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03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塞尔兹尼克的组织制度理论
每个组织都区别于其他组织 组织并不只是个体行为的总和 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人力资源理论
阿吉瑞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里科特的员工参与理论
历史与文化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重大调整 加工工业的员工不断向服务业转移,蓝领工人的比例明显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提高员工的士气 提高劳动生产率
巴纳德的观点
《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 强调合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劝
说 有效的管理者是通过鼓励的
方法与工人进行沟通以使个 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Hale Waihona Puke 对于领导风格的研究背景: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研究开始 关注管理(领导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他们将 工人绩效低下归咎于无效的管理方式,从而引发了 对领导风格的研究。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者特征研究 的两个维度:
“注重组织”——属于这类特征的领导者善于运用 有效沟通手段,通过分配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政 策措施、使下属行为纳入预定轨道,以严密的组织 和控制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心下属”——领导者关注下属的感受、促进相 互信任、培养双向沟通,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讲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古典 理论
人际 关系理论
人力 资源理论
你是否能回答下列问题?
管理沟通的思想最早从何而来? 把人当作机器和把人当作一种重要资源进行
沟通,有何本质区别? 组织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应建立在怎样的
基础上? 人们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从古典理论到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中,你对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任务导向风格: 当一个群体 对于某个领导怀有特别好 感或特别不怀好感
人际导向风格: 当一个群体 的态度居中
西蒙的决策模型
西蒙认为任何一个组织 其实质都是“一个人类群体 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 的复杂模式”。管理就是组 织通过有效沟通对其每个成 员的决策施加影响,从而引 导其作出决策。因此组织应 该设置传递决策所需信息的 组织系统,以确保个体决策 的合理性。
系中的个人成分对其在组织中的影响,而严格按 照法律、规章办事。因而是非个人化的,是高度 理性的 评价:在组织沟通方面,它强调的是对职权和规 则的绝对服从而忽略个人的情感因素
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 任
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等级链 由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制约组织成员的行为 管理人员领取固定薪水,但没有企业的财产所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军队、私人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同时,随着军人、工厂管理者以及学者之间的频繁接触,增进了 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引发了人际关系运动
当时的一些学者开始从行为学等角度研究有关人们的行为问题,如人 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间的关系等等。
梅奥的主要观点
“社会人”假设 “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
工业革命对组织和管理沟通的影响
工厂制度的产生引起了社会生产和分配方式的改变, 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劳动分工的出现和等级制的诞生也极大地影响了管 理沟通方式的形态。
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管理者主导的组织。 人际 沟通处于被动的、单向的阶段,沟通局限于自上而 下的信息传递。
科学管理理论
5.菲德勒:权变理论 6.西蒙:决策模型 7.制度学派 8.申农和维弗:第一个
沟通模型(1949)
1.不成熟-成熟理论
2.马斯洛:需求理论
3.麦格雷戈:X-Y理论 4.利克特:员工参与理
论 5.德鲁克:目标管理理
论和企业沟通原则 6.领导行为理论 7.企业文化理论
第一节 古典理论
(1880-----1920) 历史与文化背景 科学管理理论 官僚制组织理论
历史与文化背景
工业革命 -----现代组织的开端
时间:1870s 地点: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发源
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 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 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管理沟通的真正内涵有何认识?
第一节古典管理沟通理论的基础
古典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人力资源理论
1.工业革命 2.等级制 3.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4.职能工长制 5.直线和参谋组织 6.韦伯:官僚制 7.法约尔:等级链和跳
板沟通
1.霍桑实验
2.巴纳德:社会系统沟 通
3.人际关系研究
4.赫茨伯格:双因素理 论
权 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
资格来挑选组织成员 所有的管理人员是“专职的”,不能任意地不公
平地解雇
第二节 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与梅奥的观点 巴纳德的观点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者特征研究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西蒙的决策模型 制度学派
历史及文化背景
1929年至1940年的的经济大萧条 结果:劳动力过剩致使就业竞争激烈,也让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得以肆 意压榨工人。与此同时,各工厂纷纷成立工会为劳工争取人身权利,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并促使资本家重视人际关系,调和劳资双方的矛盾。
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四分图
高 高体贴 体 低组织
高体贴 高组织
贴 低体贴 低 低组织

低体贴
高组织
组织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公司的政策、管 理行为、工作条件、人际关 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
激励因素: 工作成就感、工 作成绩获得认可、富于挑战 性的工作、承担责任性较大 的工作以及有利于职业生涯 发展的工作
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罗
观 点:最好的管理是一门以明 确规定的法则、规章和原则为基 础的真正的科学,差别计件工资 制
评 价:以劳动分工和统一命令 链为原则,靠命令和指令来维持, 工人被认为是组织这台大机器上 的零部件,是机械被动的
官僚制
代表人物:“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观点:官僚制排除了个人的感情、情绪和社会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