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讲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吉大
第3讲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吉大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者特征研究 的两个维度:
•“注重组织”——属于这类特征的领导者善于运用有
效沟通手段,通过分配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措 施、使下属行为纳入预定轨道,以严密的组织和控制 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心下属”——领导者关注下属的感受、促进相互 信任、培养双向沟通,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动员工 的积极性。
格来挑选组织成员 所有的管理人员是“专职的”,不能任意地不公平 地解雇
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与梅奥的观点
巴纳德的观点
俄亥俄州立大学 的领导者特征研究
人际关系 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西蒙的决策模型
制度学派
历史及文化背景
•
1929年至1940年的的经济大萧条 结果:劳动力过剩致使就业竞争激烈,也让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得以肆意压榨工人。与此同时,各工厂纷纷成立工会为劳工争 取人身权利,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并促使资本家重视人际关系, 调和劳资双方的矛盾。
工业革命对组织和管理沟通的影响
•工厂制度的产生引起了社会生产和分配方式的
改变,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劳动分工的出现和等级制的诞生也极大地影响 了管理沟通方式的形态。
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 泰罗 •观 点:最好的管理是一门以明确规定的法则、规
章和原则为基础的真正的科学 •评 价:以劳动分工和统一命令链为原则,靠命令 和指令来维持,工人被认为是组织这台大机器上的 零部件,是机械被动的
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四分图
高 定 规 维 度 低
低关怀 高定规
高关怀 高定规
低关怀 低定规
高关怀 低定规
低
关Hale Waihona Puke 维度高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 对领导风格进行评估 • 为了确定领导风格开发了最难共事者问卷 • 通过对18组对比形容词的反应确定领导风格 • 高分: 关系取向型领导风格 • 低分: 任务取向型领导风格
第三讲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古典 理论
人际 关系理论
人力 资源理论
你是否能回答下列问题?
•管理沟通的思想最早从何而来? •把人当作机器和把人当作一种重要资源进行沟通,
有何本质区别? •组织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应建立在怎样的基础 上? •人们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从古典理论到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中,你对管理 沟通的真正内涵有何认识?
• 对情境进行评估 • 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 • 领导者——成员关系:员工对领导者的信赖、信任和尊重
程度(好、差); • 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规范化和结构化程度(高、低); • 职位权力:领导者对招聘、解雇、处分、晋升、加薪等工 作活动的影响程度(强、弱)。
费德勒模型
费德勒模型
18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确保个体决策的合理性。
塞尔兹尼克的组织制度理论
•每个组织都区别于其他组织 •组织并不只是个体行为的总和 •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田纳西州水利大坝工程的故事
• 塞尔兹尼克的成名作《TVA与基层结构》是关于美国田纳西
州水利大坝工程和管理机构的研究。田纳西水利工程建在20 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当时通过法律建立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要提供便利、制造肥料、控制水灾、利用水道等,在这些目 标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考虑,例如保护生态、植树造林、帮 助贫困的农民开发娱乐场所。所以当时的想法是很好的,希 望当地居民都参与其中,一起来建设这一工程。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提高员工的士气 提高劳动生产率
巴纳德的观点
•《管理者的职能》(1938) • 强调合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 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劝说 • 有效的管理者是通过鼓励的方法与工人进
行沟通以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对于领导风格的研究
背景: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研究开始关 注管理(领导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他们将工人 绩效低下归咎于无效的管理方式,从而引发了对领导 风格的研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军队、私人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同时,随着军人、工厂管理者以及学者之间的频 繁接触,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引发了人际关系运动 当时的一些学者开始从行为学等角度研究有关人们的行为问 题,如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间的关系等等。
•
梅奥的主要观点
•“社会人”假设 •“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西蒙的决策模型
•西蒙认为任何一个组织其实质都是“一个人类群体当
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
•管理就是组织通过有效沟通对其每个成员的决策施加
影响,从而引导其作出决策。
•因此组织应该设置传递决策所需信息的组织系统,以
•
塞尔兹尼克最初的意图是研究韦伯式的理性组织(科层组 织)的实际运作问题。按照韦伯的理性组织模式,组织应该 有明确的目标,高度形式化,排除了个性因素的干扰,仅奉 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具有精确性、纪律性和严谨性等特 点。
官僚制
•代表人物:“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 韦伯 •观点:官僚制排除了个人的感情、情绪和社会关系
中的个人成分对其在组织中的影响,而严格按照法 律、规章办事。因而是非个人化的,是高度理性的 •评价:在组织沟通方面,它强调的是对职权和规则 的绝对服从而忽略个人的情感因素
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 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等级链 由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制约组织成员的行为 管理人员领取固定薪水,但没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 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
古典理论 ( 1880-----1920 )
1
2
3
历 史 与 文 化 背 景
科 学 管 理 理 论
官 僚 制 组 织 理 论
历史与文化背景
工业革命 -----现代组织的开端 •时间:1870s •地点:由英国开始,迅速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和美
国 •结果:工厂制度替代了手工工场,机器生产替代手 工劳动,工业社会取代了农业社会
•工作满意与工作不满意由不同的因素造成 •保健因素: 外部因素造成工作不满意 •激励因素: 内部因素造成工作满意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 ●认可 ●工作本身 ●责任 ●进步 ●成长
极满意
●监督 ●公司政策 ●与主管的关系 ●工作条件 ●薪水 ●与同伴的关系 ●个人生活 ●与下属的关系 ●地位 中性●稳定与保障 极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