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解读2016.9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解读2016.9
2
新教材的编写依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课程更名后教材呈现的变化
1、在具体内容上,维持原来道德、心理、法 治、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法治的比重; 2、从育人目标上,强化了国家实现教育和公 民实现教育的力度。 如:增加了刑诉、民诉等程序法,是为了 引导学生感悟“程序公正”,“让其既知道 法律保护我们,又知道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 ”。
(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成长空间 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 步,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尽一分力,为国家、社 会的文明和谐尽一分力。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基 本载体或主要载体,不可能是教育内容的全部。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会飞的更高更远。 一是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二是给学生留出活动空间。———— 三是给学生留出规划美好未来的机会和空 间。————
五、政治认同
六、文化自信
七、社会和谐
八、人生价值
个人理想、民族复兴、奉献创造、 劳动就业等
12
核心素养
简单地说核心素养就是适应人的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 核心素养是学科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能力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3
二、基于学生品德发展,以生活逻辑为主整 合课程内容,构建教材内容体系
17
教材的基本框架(三年制)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 新的学习生活
第二单元青春的 脚步 青春的气息
第三单元 生活告 诉自己“我能行”
第四单元 历经 风雨才见彩虹
第五单元 走进 法律与法同行
第1课 新生活 新面貌
第3课 人们说我 长大了
第5课 我自尊 我自爱
第7课 风雨中我 在成长
第9课 法律在 我们身边
第2课 新自我 新期待
第4课 青春多 美好
第6课 人生自强 少年始
第8课 宝剑锋 从磨砺出
第10课 维护法 律尊严
18
教材的基本框架(三年制)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相逢 是首歌
第七单元 心中 拥有灿烂阳光
第八单元 珍爱生 命热爱生活
第九单元 撑起法 第十单元 在社会生 律保护伞 活中学会选择
第11课 我与同伴 共成长
5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既指教育目的 (目标),又指教育内容,融合到教育的 过程和环节中。这一理念,在教材的编写 中得以较好贯彻。
6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含着“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
归结起来,品德教育最终指向是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教 育,是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要塑造学生的德 性和健康人格。
8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直面学生对美好生活 的期待
思想品德课程要更好地实现国家社会需 要和个人成长发展需要相统一。面对复杂 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适应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情况,如何帮助学生在社会问 题面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给学 生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是思想品德课程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 题。
第七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第八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生难免有挫折
就这样风雨兼程
我们选择坚强
在磨砺中走向坚强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挫折并不可怕
对待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
主动寻求帮助
学会自我疏导
24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好地坚持“品 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帮助学生架 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 养成离不开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极富意义的,同 时又是发展变化、复杂多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涉及的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知识的学习不 同于其他学科,品德教育的最终指向是学生过有 道德的生活、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使自己的生命 更精彩。因此,德育课程知识学习的逻辑体系应 孕育在生活中,教学应注重讲究生活的逻辑,教 育应回归生活,实现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帮助学 生架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德育课程才具有 生命的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民事 法律行为
第1课 宪法是 国家的根本法
第3课 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第5课 拥护国 家基本制度
第7课 宪法赋予 公民基本权利
第9课 维护民事 权利 规范民事 行为
第2课 增强宪法意 识 树立宪法权威
第4课 法律的生 命力在于实施
第6课 走进国 家机构
第8课 宪法规定 公民基本义务
第10课 增强民事 责任意识 培养 契约精神
9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四)选取有教育意义、有价值的案例、 故事、调查资料等生活素材,赋予学生生 活的正能量
德育课程的教材,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必须赋予学生生活的正能量。赋予学生生 活的正能量,是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 应有之意。
10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29
教材正文示例
我给自己画个像
30
生活感悟体验性活动示例
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基本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7
一、突出“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4
教材的主要特点
主题整合、活动引领,呈现灵活、生动自然,促思导行、内涵厚 重、奠基成长,是本套教材不变的追求。 (一)构建生活主题单元,凸显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主 题,更好实现教材的生活化 (二)注重活动引领,提升教材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三)灵活的呈现方式 (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注 重品行教育 (五)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含量,凸显教材的文化底蕴 (六)在准确的前提下,追求生动、优美、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 (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体现“教学即评价”的思想
(二)树立品德观念,把握好教育内容注重
“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关键词:品德、生活、美好。品德, 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观念;生活,是载体,更是教育途径,教育内 容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美好,是目标,更要表达我们对生活 的期待。 首先,要突出教育内容中保护个人生活、促进个人成长和促使经 济社会发展的道理。 其次,要把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价值 标准上,放到行为能力培养亦即“怎样做”“怎么办”上。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 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 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旨 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 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 基础。
二、心理健康
三、法治观念
四、国家意识
27
专题课 生动优美的 导言 项目内容 成长故事
活动路径
生活主题单元“主题故事导引”示 例
28
正文要有创造性语言
“别忘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你也是一道美丽 的风景”。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学会学习的人”。 “冲动是魔鬼”。 “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 便便成功”。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法律让生活更美”。 “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牛的权力”。
25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好地坚持“品 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帮助学生架 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一)创新编写体例结构,便于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 采用灵活的呈现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6
生活主题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生活主题单元 主题故事导引 生活故事 引发思考 专题课学习与 探讨 专题课 探究实践平台 活动目标 我在成长 我的进步 还有什么困惑 或问题 我还希望 倾听他人的 心声
16
二、基于学生品德发展,以生活逻辑为主整 合课程内容,构建教材内容体系
3.以生活主题单元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关于教材教育内容的整合,概括地说即是:以生活逻 辑为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以“我 与他人 与集体(学校) 与国家和社会 与世界”的关系为主线;在生活主题单元的架构下, 进行整体上的有机整合和局部相互渗透性整合。
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道德与法治》教材 (山东人民版)编写思路解读
张建华 2016年9月
1
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一、更名的缘由 1、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升青少年在法治中国依法办事,依法维 权的能力 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11
二、基于学生品德发展,以生活逻辑为主整合课程 内容,构建教材内容体系
(一)针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关键词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一、道德品质 关键词 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 自尊自爱、情绪情趣、乐观向上、 坚强意志、健全人格、交往合作、 善于竞争等 法律作用、学法守法、宪法精神、 公民意识、权利义务、程序意识、 维护人权、民事责任、依法办事、 依法治国等 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全面小康、 国家利益、国家观念、开放意识、 世界眼光等 有序参与、党的领导、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等 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文化选择、 文化强国、兴国之魂等 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世界、 可持续 发展、绿色生活等
1.以生活逻辑为主,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
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