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环境化学
因酸雨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
我国每年排放的SO2 己达2×107 t以上,成了世界 上SO 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云、贵、川、湘、渝和桂 六省(市、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第一章 绪 论
1850年 290ml/m3 1978年 330ml/m3 2005年 376ml/m3
“温空效应”是大气中CO 2污染而引起的一种异常气 候现象。 在近155年的时间里CO2的浓度上升了约30%。 “温室效应”将加速两极冰雪融化,海面上升,这
虫增多。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3.3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 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 -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物理-化学迁移是 最重要的迁移形式。
第一章 绪 论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 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
第一章 绪 论
⒉ 环境问题通常可分为两类: 一是自然灾害问题;二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其周 围环境而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与
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
人为的环境问题将是环 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章 绪 论
⒊将人类所面临环境问题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消耗型:
②污染型:
③破坏型: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⒉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 ①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②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 化学行为; 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 险性; ④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 途径。
第一章 绪 论
1992年6月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重要
文件。更加巩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 来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绪 论
§1.2 环境科学与环境化学 §1.2.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 心组成部分,也是化 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 要分支
环境学
应用环境学
基础环境学
大 气 环 境 学
水 体 环 境 学
§1.1.4当前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
⒈人口问题
⒉资源问题 ⒊生态环境的恶化 ⒋大气环境污染 ⒌生物多样性危机 6.水体污染
第一章 绪 论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流失的表土达2.5×1010t以上。 植被破坏引起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影响,从
而导致气候反常。
我国曾在某段时期内,由于指导思想上失误,片面 致力于短期的农业生产的增长,植被破坏的现象也是比 较严重的。例如:近几年的沙尘暴。
第一章 绪 论
由于人类活动把废物排入水体,使水体的理化性质和
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
就是水体污染现象。 据2000年公布的资料,我国废水排放量为6.0×1010 t/年,其中轻工业占66%。我国约有78条主要河流,其中 有54条受到污染,严重污染的有14条。
第一章 绪 论
世界上曾发生过八大公害事件:
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②多诺拉烟雾事件: ③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④伦敦烟雾事件:
⑤四日市哮喘事件:
⑥痛痛病事件:
⑦水俣事件:
⑧米糠油事件:
第一章 绪 论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在几天之内造成数千人死
亡,当时伦敦上空烟尘最高浓度达 4.5mg/m3,为 平时的10倍;SO2浓度高达3.8 mg/m3,为平时的6 倍。在严重污染的一周内人口死亡总数达4703人, 第二周为3138人。
第一章 绪 论
⒈ 人类社会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
①工业:数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
②农业:农业本身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业废弃物。农
家肥料中常含有细菌和微生物。 ③交通运输:主要污染是噪声、排放的尾气。 ④生活: 分散取暖和炊事燃煤是城市主要的大气污 染源之一。生活污水、城市垃圾。
第一章 绪 论
⒉化学污染物 ①元素 ③烃类 ⑤含氧有机化合物 ⑦有机卤化物 ⑨有机磷化合物 ②无机物 ④金属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⑥有机氮化合物 ⑧有机硫化合物
⑴实地观测
⑵实验室研究 ①高效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 ②基础理论研究 ③实验模拟 ⑶模式计算
第一章 绪 论
§1.2.3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环境化学研究工作要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进行。
研究领域 环境分析化学 分支学科 环境有机分析化学 环境无机分析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生态化学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水污染控制化学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⒊环境化学的特点:
①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
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 ②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只有10-6、10-9、10-12
级水平;
③环境样品一般组成比较复杂,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还会 发生存在形态的变化。
第一章 绪 论
⒋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1.2.2环境化学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产生的一门新生学科,是
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化学系提出的(1972年)。
★⒈环境化学
简单的说,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运动规
律及其对生物、生态的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 绪 论
由包涵大气、水和土壤各圈层的自然环境和以生物圈为代表的 生态环境组成地球环境系统。
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甚多,其中对人体和生物体危害最大的是 有毒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 有毒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铬、铅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很难 消失,可以通过食物链聚集。这类物质直接作用于人体可以致病, 或者促进某些慢性病的发展。 难分解有机物主要是有机氯化物、多环芳香烃、有机芳香胺类 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中不少具有致癌、致畸、 致突变性质,因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更大。
第一章 绪 论
★ §1.3.3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
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变化,称作环境效应。
第一章 绪 论
⒈环境物理效应
它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声、地面沉
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 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称为热岛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环境化学
中国石油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环境化学》 戴树桂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安排
讲课学时: 32学时
绪论:2学时
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水环境化学:9学时 土壤环境化学:6学时 典型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5学时
一结果必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臭氧层破坏: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不到10ml/m3, 但它能有效阻止过量的紫外辐射对地表的照射,从而
使地面上生物体的生存得到保护。
由于氟里昂、其他含氯氟烃和氮氧化物的释放, 均能减少和破坏臭氧层。1985年在南极上空有一个 “臭氧空洞”,其臭氧含量下降了40%。
昼夜燃烧,因海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100 多万吨。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 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 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
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
来了影响。 专家们认为,波斯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土 壤 环 境 学
生 物 环 境 学
城 市 环 境 学
区 域 环 境 学
环 境 控 制 学
环 境 工 程 学
环 境 经 济 学
生 物 环 境 学
环 境 医 学
环 境 管 理 学
污 染 地 质 学
污 染 化 学 地 理 学
污 染 毒 理 学
污 染 生 态 学
环 境 物 理 学
环 境 数 学
环 境 化 学
第一章 绪 论
§1.1.2几个基本概念 ⒈环境背景值 指自然环境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中化 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正常含量,又叫本底值。
⒉环境容量
一般指在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
环境各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量。
第一章 绪 论
§1.1.3环境污染与环境问题 ⒈★环境污染: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 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生存有不良影响的现象。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 的三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各圈层的环境化学
环境工程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 §1.3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 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1.3.1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①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 ②按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 ③按污染物的性质: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⑵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①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
染问题。
局限性: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没
有把环境污染与社会因素相联系。
第一章 绪
论
②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
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的联系。 局限性: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 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 同行动。
程。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常常是相伴进行。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 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