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多项选择

马克思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一、绪论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

(A、B、D)A.可能是唯物主义B.可能是唯心主义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D.是指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

(B、C)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

(B、C)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C、D)A.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哲学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的哲学。

(C、D)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C、D)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

(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C、D)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

(C、D)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C、D)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C、D)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B、D)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

(A、B、D)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

(A、B、C)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B)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15.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也就是说,……。

(A、C、D)A.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D.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6.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

(B、D)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怀疑主义 D.相对主义17.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

(A、B、D)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C.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的、精神性的东西 D.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无限的18.说到意识的反作用,应该说是……。

(A、D)A.任何意识都有 B.错误的意识没有C.正确的意识才有 D.不同性质的意识其反作用不同1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A、C、D)A.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D.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20.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能动性现象的……。

(A、B、D)A.审时度势 B.运筹帷幄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21.下列现象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是……(A、B、D)A.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B.三思而后行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望梅止渴22.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的表现者分别是,……。

(A、B、C、D)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B、C、D)A.必须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C.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D.必须经过实践活动2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2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经验论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战斗唯物主义E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5.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6.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要发现是()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27.意识与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8.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是()A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B三思而后行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望梅止渴4.规律的特点是()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一、辩证法29.把握矛盾普遍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

(B、C、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认识事物的本质C.不回避矛盾 D.迎着困难上(3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B、C、D)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30.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特点的是……。

(A、C)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物极必反,否极泰来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31.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

(A、B、D)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C.折衷主义 D.冒险主义3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C、D)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33.辨证的否定是……的否定。

(B、C)A.外力造成 B.包含着肯定 C.自我 D.彻底34.下列各项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是……。

(A、C、D)A.生产—消费—再生产 B.冰—水—汽C.团结—批评—团结 D.物质—精神—物质35.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就会导致……。

(B、D)A.庸俗进化论 B.直线论 C.激变论 D.循环论36.辩证法所讲的“发展”具有如下的特征,即……。

(B、D)A.条件性 B.过程性 C.波动性 D.方向性37.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B、D)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8.下列各种现象具有因果联系性质的是,……。

(B、D)A.寒来暑往 B.水涨船高 C.月晕而风 D.磨杵成针39.下列现象属于事物内部必然性联系的是,……。

(A、B、C、D)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刚见闪电即闻雷声C.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0.按照“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原理,下列诸说法中正确的应该是……。

(A、C、D)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大海捞针”是不可能的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的可能性D.“水中捞月”是不可能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A、B、C、D)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必然性4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B)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C、D)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团的联系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43.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4.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5.下列选项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46.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分别是,……(A、B、C、D)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47.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需要做到,……。

(A、C、D)A.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整体利益服从于局部利益C.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4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B、C、D)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B.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D.它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认识论49.下列各项中正确解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关系的是……。

(A、B、C、D)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50.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B、C、D)A.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B.必须从实际出发C.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1.“主体的选择性”同客观规律相接近并符合的过程,是一个人们……的过程。

(A、B、C)A.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探索 B.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C.不断发现真理并修正错误 D.创造有利于己的客观规律52.“凡真理都是客观的”,这是……的真理观。

(A、C)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实用主义5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之间关系的是,……。

(A、B、C)A.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对真理B.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C.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D.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真理观的表现形式54.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必定会承认……。

(A、B)A.真理的客观性 B.世界的可知性 C.世界的物质性 D.主体的能动性5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是……的。

(A、C)A.客观 B.固定不变 C.唯一 D.绝对(56)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