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在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6.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7.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有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8.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10.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D物是感觉的复合11.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B古代的相互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A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1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相互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认为不是万物的本原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水、火一种基本物质构成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14.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15.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1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我的的根本属性D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D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19.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C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2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A实践是认识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B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D实践不断为人闪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段23.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的有A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B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24.下列各项属于认识客体的含义或性质的有A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D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2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概括提示了B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26.下列选项中属于更改认识形式的有A概念C判断D推理27.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A感觉C知觉D表象2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改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2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3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3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会导致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D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3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更改认识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3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B认识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D从更改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34.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B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C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D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3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6.真理具有绝对性。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有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D第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37.真理具有相对性。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序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3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39.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多数人认为就是D对我有用的认识的就是真理4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1.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4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4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自然资源4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B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性质的制约C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4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其表现有A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4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有C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4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区别的有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4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它们分别是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D政治思想、法系上、宗教4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百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5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有B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D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51.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D 渗透性因素52.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
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A 能源动力系统B自动控制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5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的有B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C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5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产品的分配形式5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C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5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57.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的正确方法有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C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切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8.上层建筑是一个宏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C政治上层建筑D观念上层建筑59.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60.社会形态的基本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别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下列各级有一组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一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它们分别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1.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人类劳动的产品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系6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C社会分工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63.商品二因素是指A价值B使用价值6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6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66.剩余价值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6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A延长工作日C增加劳动强度68.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量B可变资本量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6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竞争的压力7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A政党制度B国家C民主D三权分制度第五章酱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71.货币资本是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为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的资本72.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A自然力作用时间B原材料的储备时间C劳动时间D停工时间73.固定资本是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围的资本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表叔转移到新产品去的资本7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B用于消费的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和V两部分75.生产成本的形式B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D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76.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77.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D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78.商业资本的作用是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79.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A产业资本循环中分享出来的货币资本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C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D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80.银行利润A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B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8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8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8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并存8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8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8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外汇市场8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8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90.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91.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A英国的欧文C法国的傅里叶D法国的圣西门92.空想社会主义者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B要求埋葬资本主义C不能提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D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93.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它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B是最终要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为约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D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94.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C从理论上说可以有革命和非革命两种D革命是迄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95.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维护社会主义建设96.社会主义民主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97.社会主义民主是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98.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99.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是等是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B商品经济逐渐消亡,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D阶级地立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