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2011年数学与统计学院简介(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

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

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

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

19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1年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36人(博导28人),副教授52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知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长期在该院工作,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其中包括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院教师在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及复几何、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几何、动力系统、数论与密码、调和分析与小波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金融数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与统计学院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701 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复变函数,广义函数与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拓扑学,数值分析(1),微分几何。

其他主干课程:微分流形,代数拓扑,交换代数,调和分析,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数值分析(2),C语言,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双语课程:复变函数(Complex Variables Functions)、线性控制系统(Linear Control Systems)、微分几何(Differential Geometry)。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劳动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八、毕业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数学与统计学院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70101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本专业有两个方向:应用数学方向和金融数学方向。

应用数学方向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数学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金融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与金融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金融信息分析与数学处理的能力,能够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性、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工作,胜任在企业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工作,胜任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一)应用数学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二)金融数学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扎实的基本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分析和解决金融实务问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2.具有应用金融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分析和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应用统计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金融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一) 应用数学方向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1),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学实验,C语言。

其他主干课程:抽象代数,拓扑学,微分几何,小波分析,运筹学,大学物理,数论与密码,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基础,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双语课程:复变函数(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s)、线性控制系统(Linear Control Systems)、微分几何(Differential Geometry)。

(二) 金融数学方向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数值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C语言。

其他主干课程:金融工程,利息理论,期权期货与衍生证券,抽象代数,数学模型,运筹学,大学物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泛函分析,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学实验,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双语课程:复变函数(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s)。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劳动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八、毕业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70102,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科学/或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或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C语言,实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离散数学,信息论基础。

其他主干课程:微分几何,数学模型,最优化计算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大学物理,离散数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基础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双语课程:复变函数(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s)、线性控制系统(Linear Control Systems)、微分几何(Differential Geometry)。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劳动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八、毕业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71601,专业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