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实习册第7版武汉大学答案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实习册第7版武汉大学答案

实习一1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2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3 参数: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4 统计量: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5 概率: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这个常数p就称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记作P(A)或P。

6 频率:在n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则比值f=m/n=A发生的试验次数/试验的总次数称为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

7 变异:同质事物间的差别。

8 指标: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简答与思考题1 什么叫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与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有何联系与区别?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科学卫生统计学: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

2 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有何要求?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有实验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报表和报告卡等。

实验数据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活的数据;现场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获取的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有门诊病历卡、住院病历卡、化验报告等;报表有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年报表、传染年(月、日)报表、疫情旬(年、月、日)报表等;报表卡有传染病发病报告卡、出生报告卡、死亡报告卡等等。

这些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必须进行治疗控制,包括它的统一性、确切性、可重复性。

这些原始数据的精度和偏差应用明确的范围。

3 当今医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如何?医学统计方法主要有哪些?医学统计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

解放前,我国学者即致力于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医学中去,但人力有限、范围较窄。

解放后,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本学科得到迅速普及与提高,通过大量实践,在不少方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丰富了医学统计学的内容,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更促进了多变量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4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有哪些?(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也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质量衡单位。

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脉搏(次/分)等(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称为计数资料。

计数资料也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等级资料又称为有序变量。

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死亡。

5 误差、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有何区别?对误差的控制各有何要求?如何控制?误差: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原因,必须克服。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譬如,实验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定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

这种差异是有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实习二平均数:也叫平均值,是一组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倾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数、中位数等。

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是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

几何均数: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表示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x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全距(极差):最大与最小观察值之差。

标准差:是描述个体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变异系数: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用CV表示。

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简答与思考题1 试诉频数表的要素与用途?要素:组段、频距。

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用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

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成离散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

②便于进一步计算有关指标或进行统计分析。

当数据较多且需手工计算时,常先编制频数表,再进行统计计算③发现特大、特小的可疑值。

如果频数表的一端或两端出现连续几个组段的频数为零后,又出现少数几个特大值或特小值,使人怀疑其是否准确,需进一步检查和核对并做相应处理。

④当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2 描述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指标分哪两大类,分别是什么指标?分类:①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②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3 试诉平均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的含义与用途、平均数的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概念:平均数表示一组同质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位置和平均水平。

作用:是一组计量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值,可作为不同组间的比较值。

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一组数据变量值的变异程度,组间单位相同时,S越小,表示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小。

变异系数: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即s/a。

应用:1)组间单位不同时变异程度的比较。

2)比较组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悬殊的组间变异程度。

4 什么对象可以作为医学正常参考值的正常人?如何制定95%正常参考值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机体任何器官、组织的形态和机能都正常的而是符合特定水平的人1)确定诊断指标为“定性”或“定量”2)计量数据要确定其分布(正态或偏态)3)计量资料考虑制定单侧诊断界值还是双侧诊断界值。

4)有足够的样本例数(一般不低于100例)5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有何分布规律?所有的正态分布曲线,在v左右的相同倍数的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相同。

并且,在v±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68.3%;在v±1.96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95%;在v±2.58σ范围内面积约为99%。

6 同一资料的标准差是否一定小于均数?均数和标准差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指标,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大,则该值大,变异程度小,则该值小,标准差可大于均数,也可小于均数。

实习三: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是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

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的变异程度。

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以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研究的统计推理,对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作出推断。

第一类误差: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第二类误差: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t分布:在总体均数为u,总体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n相等的许多样本,分别算出样本均数,这些样本均数呈正态分布,而当样本含量n不太小时,即使总体不呈正态分布,样布均数的分布也接近正态。

思考题1 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1)含义不用①s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打代表性就越强②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2)与n的关系不同:n增大时,①s→σ(恒定)②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3)用途不同①s: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cv,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②x: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及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2 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分别应掌握哪些要点1)研究特点不同: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方法,一般包括:统计调查方法,分类原理,汇总,统计表,统计图,频数分配,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估计推算等。

推断统计学研究如何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推论有关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一般包括:统计推断原上推论有关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一般包括:统计推断原理,实验设计,估计理论,抽样调查,复变数分析,序列分析,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等。

2)研究样本不同:描述统计学研究大样本理论,所谓大样本即包括多数个体或多数数值的样本;推断统计学肝究小样本理论,所谓小样本即包括少数个体或少数数恼的样本。

3)应用统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描述统计学派在应用统计——生物统计、经济统计等方面,仍残留者凯特勒的实质科学的影响;推断统计学在应用统计——物理统计、田间设计、质量管理、经济预测等方面,基本上已转变为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3 t检验、z检验的公式有哪些类型,在应用上有何异同t检验:当样本例数n较小时,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t检验的类型:单样本t检验,独立t检验,配对t检验z检验:样本例数较大,或n虽小而总体标准差已知。

相同点:集中位置都为0,都是单峰分布,是对称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自由度是无限大时)不同点:t分布是一簇分布曲线,t 分布的曲线的形状是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的形状不变,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的形状参数为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