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六部分:
a. b. c. d. e. f.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燃气工程建设 供热工程建设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 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其他防治工程建设
(2)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 ①环保行政部门完成的基建投资 ②环保事业单位完成的基建投资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监理系统 环境宣传系统 环境教育系统 环境科技系统 环保部门驻外或派出机构 ③污染防治科技投入 基础科学研究 应用技术开发 环境软科学研究
受保护地面积
集中供热普及率
• 环境管理
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重点项目落实率
• 参考项目
考核的重点
• 节能减排工作
• 饮用水安全 • 工业污染防治 • 区域和流域的综合整治 • 公众参与、市民满意
基本概念
• 全市(城市地区):
包括:城区、郊区和市辖县和市。
涉及考核指标:共17项
3项基本条件 4项经济社会指标 5项环境建设指标 5项环境管理指标(除公众满意率外)
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10项) 地 表 水 水温、pH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 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 肠菌群、氨氮 硫酸盐、总氮(河流不参加评价)、五 日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 盐氮、铜、锌、硒、砷、镉、铬(六 价)、铅、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 化物和硫化物 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 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 监测频次 每月监 测一次 凡超过地表 水Ⅱ类标准 的项目,每 月监测 备注
4.材料来源
环境保护部、省环保局和市环保局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
1.指标定义 按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 要求,参加省(自治区)的考核,并名列前 矛。 如在国家考核指标基础上又增加考核指 标的省,按省考核指标的统一排名。
2.考核依据
省(自治区)环保局(厅)公布的城市环境综 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结果文件。
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少设有两个以 上(含两个)监测点位,并且均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 统。 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5%。 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 大城市开展臭氧监测 (50万人以上)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指标定义 向城市市区提供饮用水的水源地,达标水量占 总取水量的比例。
选测项目 (18项)
2. 指标解释
重点考核环保部(原环保总局)与各省政府签订
的COD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责任书的落实情况。 其他内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各有关国家环保专 项规划要求考核完成情况。
3. 资料来源
市政府(相关文件等)、环保局
4. 考核要求 按期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达 到国家和省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 标。
3.考核要求 考核前三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1 万元,西部城市高于8500元; 考核前三年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4.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报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1.指标定义 城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 与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国家统计局)
。
3.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 4.考核要求 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且近 三年逐年降低。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1.指标定义 指工业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 污染物的排放量。
某污染物的年排放量( 吨)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 染物排放强度= 工业增加值(万元)
国家对创模城市的要求
• 模范城市的创建要求 三重: 重创建过程 重突出自身特色和示范性 重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实: 务实、真实、扎实
考核的要求
按照国家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总体要求, 对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 一、结果
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定量考核指标要求 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过程
• 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包括:
环境保护部通报的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
国内外重要媒体曝光的、有严重影响的环境违法 和环境污染事件。
3.考核要求
近三年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事故 考核验收前一年未有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纳入城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系统, 有固定经费、应急设备和队伍,
空气质量
1.指标定义 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PI指数小于100)占 全年天数85%以上(含) ②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PM10、SO2和NO2 年均值)
全年API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 全年天数
全年API小于100的天数
2.指标解释 点位认证
重点城市按环境保护部认证的点位进行监测 非重点城市由上级环保部门认证
•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 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 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②监测项目和频次:
每年做一次全分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 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所列的所有项目)
●
常规项目(见下表)按环保部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的 要求进行 非常规项目(除常规项目以外的)如检出,则应纳入 常规监测,每月由环境监测部门监测。
增加富营养化指标监测(叶绿素a和透明度监测)
2.指标解释(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
●
能源消费总量
包括原煤、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 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 等的利用(统计计划及经济综合管理、供 电、燃料等)部门。
4.考核要求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全国平 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降低。 (如国家统计部门未公布全国平均水平的,考核 近三年逐年下降)
HJ/T 193-2005执行。每月不少于21个有效日均值。
任一点位全年监测结果不满足以上要求的,该项
指标以不合格计。
因仪器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获得有效日均值的,
一律视为API超过100。
应统计所有的监测数据。非认证点位不纳入统计
3.数据来源
环境监测部门
4.考核要求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必须全部
3.考核要求
考核前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3年 名列本省(自治区)前5名(不含已命名国家环境 保护模范城市的排名)。
人均可支配收入;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1.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统计局解释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城市环境保护投资 (万元) 100% 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空气质量
区域环境噪声
交噪干线噪声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按期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 物总量削减任务
1.指标定义
按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 1、城市政府已制定并在媒体上公告本行政区总量 控制计划或实施方案; 2、已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重点排污单位,并在 媒体上公告; 3、已向有总量控制任务的单位颁发了排污许可证; 4、已按时完成总量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2.指标解释 ①点位 ●监测包括所有的正常向市区供水的水源地(含地 下水),不包括备用水源和自备水源。 ●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且取水口之间无污染源 排放口,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监测断面。 ●以湖泊、水库为饮用水源者,各水源地的监测点 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以均值进行评价。 ●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者,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 水厂的汇水区布设1点(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之前)。 不按取水井采样。 ●水源地变更管理程序:水源地变更应向上级环保 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部 “关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设与 变动的通知”(环发[2000]254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于发布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 设与调整技术要求的通知”(综字[2001]004号)
除点位认定时明确者外,清洁对照点监测值 不得参与全市平均值的计算。
每日API指数按认证点位的污染物浓度均值计算。 有效日均值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赵银慧 2008.11. 上海 海口
主要内容
• 一、国家对模范城市的要求 • 二、指标调整的基本情况 • 三、各项指标的考核要求
国家对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
• 模范城市的要求(三个模范)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促进节 能减排工作的模范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政策和标准的模范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模范
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1.指标定义
近三年全市(城市地区)无因企业违法排污引
发的重大以上(Ⅰ级和Ⅱ级)突发事件(不包括受周 边地区突发事件波及的环境灾害)。
考核验收前一年未有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
案件。
2、解释 •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 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 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 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 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 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