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提倡勤俭节约 B.发展农业生产 C.大力整顿吏治 D.加强中央集权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6.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8.“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9.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C.传播文化,扩大领土D.产生贵族,形成等级10.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11.《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13.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15.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的是A.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B.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C.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D.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16.“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分封制的建立17.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18.下图所示为利簋,簋内有铭文33字,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

这件青铜器见证了A.夏朝灭亡B.盘庚迁殷C.西周建立D.平王东迁19.“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A.四羊方尊B.毛公鼎C.青铜人像D.司母戊鼎2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A.B.C.D.2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25.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对天子尽义务,A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制定了一整套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解析: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范围及内容、诸侯的义务及分封制的影响。

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D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

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燕国处于最北方,大体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齐国在东方,主要位于山东北部;秦国主要在关中地区,陕西、甘肃一带;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一部分。

符合题意的是D项,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战国七雄中七个国家各自的地理位置,根据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7.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故B符合题意。

商朝、秦朝、周朝均在夏朝之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塞翁失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故A符合题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整理《诗经》,编写《春秋》,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分封制传播文化,扩大领土,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供官职,笼络人心、分割土地,提高产量、产生贵族,形成等级,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0.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

故选D。

11.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所以D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立的,B不符合题意;华夏族在黄帝炎帝时期形成,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复习夏商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及亡国君。

归纳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12.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 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 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A解析:A【解析】【分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点睛】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