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
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
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
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
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分析。
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
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
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
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1、词义的分类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
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
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
[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
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
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
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义分成两类:第一层意义和第二层意义。
此外,被认为对中国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的Leech提到了七类词义:①概念意义;②隐含意义;③交际或风格意义;④情感意义;⑤他人反射意义;⑥搭配意义;⑦词干意义。
并且,他把第二类和第五类并称为联想意义。
这几类意义有着共同的特征,如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等等。
但是,Leech仍然认为意义没有完整的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这些分类存在局限性,本文仍沿用Leech的七种分类的理论来对《呼啸山庄》进行对比分析。
2、构词的动机Stephen Ullmann, 陆国强、许余龙和束定芳这些语言学家认为,在意义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作动机,它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动机,一类是语义动机。
[2]此外,束定芳对动机有着强烈的研究理念,她把一些词称作“晦暗词”(opaque words),另外一些称作“透明词”(transparent words),[3]这最初是Stephen Ullmann生造来区分词语的模糊动机和明显动机的。
本文更倾向于Stephen Ullmann和许余龙的分类,前者认为构词的动机分为三类:语音动机、词形动机和语义动机,而后者在分析词性和词义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新的种类,即“文字理据动机”(motivation for written form)。
[4]二、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1、根据构词动机的对比分析上文提到,Stephen Ullmann和许余龙提出了四种动机。
语音动机的赞同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词的发音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而文字理据动机的支持者却认为词形和词义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
以杨苡中译为例说明:1)English: “Mr. Heathcliff!”I said. [5]1杨译:“希刺克厉夫先生吗?”我说。
[6]1张译:“你是希思克利夫先生吗?”我问他。
[7]1翻译专有名词时,译者通常采用音译的方法。
然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人员应注意用词的选择,也就是说,避免使用易导致多余联想和令人不悦的字词,等等。
杨苡将“Heathcliff”译作“希刺克厉夫”,这似乎违反了上述原则,因为汉语是象形文字,译名中汉字“刺”和“厉”便令人产生了不愉快的联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英文“Heathcliff”一词可分成两部分:“Heath”和“cliff”。
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Heath”意为:①草木丛生的荒地;②一种叫石楠的植物。
[1]486“cliff”意为:(尤指海岸的)石、冰、土的峭壁;悬崖。
[1]180由此,英文的英雄Heathcliff的名字隐含着“作为开拓者的那种对上流社会残酷、野蛮的复仇”,而杨苡在她译本的附录中更多注意了这一点。
坦言之,杨译比张译要好,显示了原文词语的隐含意义。
然而,杨译在以下句子的翻译上因违反了上述规则而没有张译好:2)English: Mrs. Dean laughed.[5]71杨译:丁太太笑起来。
[6]56张译:迪恩太太大笑起来。
[7]713)English: Miss Cathy rejected the peace―offering of the terrier, and demanded her own dogs, Charlie and Phoenix. [5]228杨译: 凯蒂小姐不要那猎狗,那作为求和的礼物,她要她自己的狗,“查理”和“凤凰”。
[6]184张译:凯茜小姐拒绝接受这条用来和解的狗, 又讨回了她自己的狗,“查理”和“菲尼克斯”。
[7]228在例2)中,杨苡虽然采用了同化和通俗化的音译法,却不是处理专有名词的最好方式,因为当这个版本在中国发行时,不懂英语的地道中国读者会误以为“丁太太”是位中国妇女。
例3)亦然。
在跨文化交际中音译专有名词是无异议的。
本文限于篇幅,不再对这一主题作过多分析。
2、根据词汇语义学进行的对比分析如上所述,Leech把词义分成了七种类型,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其中的概念意义、社会意义(或风格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
(1)谈谈词语的概念意义。
词语的概念意义,Nida称之为词语的所指意义或指明意义,认为概念意义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词典里查到的意义;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仍保持的不变意义;③被认为是语义构成的意义;④同一词语可能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概念意义。
因此,概念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很容易应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的事实,对处理充当文化载体的词语,包括语义相符和语义包含的词语,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那么,怎样处理这些充当文化载体的词语呢?国家之间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和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产生词语歧义。
面对这种歧义,译者会采用音译、借用或创造新词等方法来补充外来词。
此外,为了使读者熟悉外国文化,必要时应介绍一些与这类词语相关的背景知识。
举例如下:1)English: The Lord help us! [5]2杨译:求主保佑我们![6]2张译:老天爷帮帮俺们吧![7]22) English: I could not half tell what an infernal house we had.[5]75杨译: 我们的住宅活像地狱,简直没法向你形容。
[6]60 张译: 我们这所宅子成了怎样一个阴曹地府,我连一半都说不上来。
[7]75众所周知,上帝和魔鬼曾经对大多数西方人有过相当强烈的影响,因此,诸如“Lord”, “heaven”, “Satan”, “inferno”, “hell”等词一直频繁出现在英语词组和句子里,而中国的宗教信仰总体上与西方不同,文化差异就出现了。
杨苡利用外来词将“the Lord”译成“主”, “infernal house”译成“地狱”,而张玲、张扬则分别译作“老天爷”和“阴曹地府”。
后者地道的汉译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
比较而言,由于杨译符合上文所提原则,也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就这两个例子而言比张译要好。
下一例张译却比杨译好得多:3) English: However in my dreams, Jabes had a full and attentive congregation; and he preached-good God.[5]25 杨译: 在我的梦里,杰别斯有专心听讲的满堂会众。
他讲道了――老天爷。
[6]21张译:然而在我做的梦里,杰伯却是会众满堂,而且都聚精会神听他布道。
他在宣讲――啊,仁慈的上帝呀![7]25 (2)社会意义(或风格意义)。
这一意义通常结合语言所使用的社会或场所而获得。
一般说来,风格意义可分为三种类型:正式义、中性义和偶然义。
而英文风格意义要复杂得多。
Crystal 和Davy在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 一书中考虑到了语言的上下文问题,包括方言、时期、音域、身份、风格、独特性等。
Martin Joo把不同的英文风格互相区分开来了:①亲近型;②偶然型;③询问型;④正式型;⑤文言型。
后来,在Crystal 和Davy理论的帮助下,Leech认识到了有关课文、句子、词汇甚至发音对译解词语隐藏的社会意义的重要作用。
之后,他拓展了这一研究。
总之,译者应该记住“proper words at a proper place on proper occasions for proper participants”。
例如:1) English:“What are ye for?”he shouted. “T’ maister’s down I’t fowld. Go round by th’ end ot’ laith if ye went to spake to him.”[5]9杨译:“你干吗?”他大叫。
“主人在牛栏里,你要是找他说话,就从这条路口绕过去。
”[6]7张译:“你干啥?”他大声叫到,“俺家老爷在羊圈,你跟他说啥,打粮仓那头绕。
”[7]9经比较,作者认为第二句汉译比第一句好。
因为约瑟夫在小说《呼啸山庄》中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仆人,他不会说标准英语,“干啥”、“俺家老爷”、“跟”、“说啥”、“打那头绕”等完美地展示了他低下的身份和作为仆人受过教育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