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属于自然地理学(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答: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 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 (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答: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2)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9、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答:地质基础是构造岩石,其次是地貌、生物、土壤、大气和水10、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流通过程答:1)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占%,地球内能占%,引力能占%2)应用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合自然区划景 观 类 型 研 究1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的主要物质循环答:自然地理环境的的主要物质循环有:地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分循环、生物循环12、简述的概念,为什么说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具有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答:1)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2)因为地球表层系统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在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各圈层的空间系统,因此把它视为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

13、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有哪些结构答: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有: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和地域结构第三章14、解释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基本的地域分异、等概念答: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整体按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并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地域分异:是指地域分异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地带性分异:由太阳辐射导致的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由地球内能导致的地域分异基本的地域分异:由太阳辐射或是地球内能作用而导致的地域分异派生的地域分异:由地球内能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地域分异15、简述地带性地域分异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答:地带性地域分异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是互不从属、共同作用。

互不从属表现在:地带性地域分异是由于地带性因素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匀导致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按经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是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导致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组成要素发生区域性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共同作用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各个成分的特征以及景观特征都同时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成分之一。

16、按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哪些尺度的地域分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按作用的范围可分大尺度地域分异、中尺度地域分异、小尺度地域分异。

其中大尺度地域可分为: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全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异和区域性的地域分异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高级尺度是低级尺度分异的背景,对低级尺度地域分异具有控制作用,低级尺度地域分异的组合能够反映高级尺度地域分异。

17、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有哪些?解释的概念,海陆分布具有什么特点?答:1)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有海陆分异和热力带分异性2)热力分带性:由于太阳辐射沿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热量条件出现差异,位于大气环流中的位置也不同使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出现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更替的规律。

3)海陆分布具的特点为:1、海洋面积大(71%),陆地面积小;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3、陆地分布沿纬度分布不均。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分布面积较大,并集中连片;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小;4、南北美洲、亚洲澳洲、欧洲非洲形成一个大陆对,大陆对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隔海相望;5、北冰洋和南极洲占据地球两极。

18、解释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对比性和水平地带性等概念。

为什么贯穿整个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只出现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为什么在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对比性表现特别明显?答:纬度地带:由于太阳辐射沿纬度分布不均,导致大陆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整体出现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更替的分异规律。

干湿度对比性:广阔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整体以海岸带为起点,向大陆腹地出现由湿润向干旱辐合的地域分异。

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对比性共同作用而派生的地域分异。

19、全大洋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哪些?答:全大洋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大洋表层纬度地带性分异、大洋底部非地带性分异20、区域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哪些?解释带段性和省性等概念答:区域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垂直带性分异、省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带段性分异:非地带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省性分异:地带区域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21、中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哪些?答:中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地方气候分异、大的高原、平原、山地内部地貌差异分异、垂直带性分异22、解释垂直带性分异、基带、垂直带谱等概念,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垂直带性分异在足够高的山体(足够深的峡谷),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整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按海拔方向更替的规律。

基带:山体所在的水平地带。

垂直带谱:山体从山脚到山顶所有垂直带的集合。

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有 A、山体在水平地带的位置 B、山体的高度 C、山体坡向23、对比垂直带性分异与水平带性分异的区别与联系答:一、垂直带性分异与水平带性分异的区别表现为两方面1)相似性(1)带谱相似,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纬度地带性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一致(2)成因相同:两者都是随气温的递变而变化,一个是自山下到山上的递减,一个是低纬到高纬的递减2)差异性(1)带幅宽度。

垂直地带的带幅宽度比水平地带的带幅宽度狭窄得多(2)水热对比。

水平地带的湿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的关系,而垂直带的湿度变化是由山地的降水量在多雨带一下呈现由下向上递增的规律来决定的。

(3)带间联系,垂直地带由于带幅狭窄,同时重力效应显著,所以带间联系密切,相比较之下,水平地带的带间联系则逊色多了。

(4)微域差异。

复杂多变的山地地貌使得山地小气候复杂化,因而使得垂直地带微域差异十分显著。

相比较之下,平原地区的微域差异没有垂直地带的明显。

(5)节律变化。

水平地带由于带幅广,跨越地域宽阔,各地带之间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便有很大的差别。

而在同一山体的各垂直地带的节律变化则是基本一致的。

二、垂直带性分异与水平带性分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海洋性水平地带和大陆性垂直地带垂直带底部第一个自然带称为基带,基带类型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

(1)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时,整个垂直带谱都将具有海洋性特征,即各类森林在垂直带内占优势,故又称森林型带谱。

(2)基带为非纬度自然带时,山地垂直带谱将具有大陆性带谱特征,具体表现为山地荒漠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森林带退居次要地位或完全消失,山地草原,高山草原带带幅宽阔,出现高山寒漠带等,如果有高山冰雪带,其冰川也必然为大陆性山岳冰川。

第四章综合自然区划24、解释综合自然区划的概念。

答: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为客观依据,根据地域综合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区域的划分与合并,并根据区域之间的发生发展联系和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建立区域单位等级系统的地域系统研究方法。

25、综合自然区划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1)综合自然区划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2)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普遍联系的综合自然区划的保证。

一般来说,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综合自然区划还应考虑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26、综合自然区划主要有哪些方法?方法与原则之间有什么关系?答:1)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主要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与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2)方法与原则之间的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区域方法的实施通常以区划原则指导,区划原则的贯彻以相应区划方法的使用得以体现。

所以在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中,古地理法是阐明不同区域发展历史最有效的方法,因而是贯彻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最主要方法;顺序划分法和类型制图法是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法的主要方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贯彻综合性原则的主要方法;主导标志法是贯彻主导因素原则常用的方法27、什么是地带性区划单位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各有什么特点?答:1、地带性区划单位:在自然区划单位中,根据地带性分异规律可以划分出一系列区划单位,它们按照地带性联系形成一定的区划等级系统2、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特点1)以地带性分异为主划分的区划单位。

2)在地带性方面具有综合性,但在大地构造地貌等方面不具有综合性,是不完全的综合性区划单位。

3)总体沿纬线分布,但受海岸线、地势地貌影响,分布复杂4)南北半球对称分布5)边界具有过渡性3、非地带性区划单位:,根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可以划分出一系列区划单位,它们按照非地带性联系形成一定的区划单位等级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