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小议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

(整理)小议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

中国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2009年2月25日)当前中国经济由于国内外多年来的不良因素的持续发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经济形势一片不太好,不是小不太好,是大不太好,再过一段时期可能会更不太好。

经济振兴,匹夫有责。

本文试图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分析和建议,供国人和国家参考。

一、对经济问题某些相关原理的分析1、经济增长目的的实现及经营和消费在经济运行领域里如何推动产业增长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现代市场经济里,人民群众以消费者的形态通过消费去获取所需要的商品,以经营者的形态生产销售某个或某些商品去获取用于消费的资金。

从宏观和微观上看,经济活动就由消费和经营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买,一个是卖,就是做买卖。

从经济运行的链条上看,最开始是很低成本和利润的纯粹经营销售;最末端的是不以经营销售为目的的纯粹消费;中间的经济运行链条里的消费都是为了经营销售,经营销售是为了继续投入再生产和再经营及纯粹消费,成本和利润都相对较高,并且越往末端靠近越高。

由于单个人和由一些人组合成的企业,尤其是单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贯穿在整个经济运行链条里,所以只能是在某个环节和部位上从事经营活动,也即经济运行必须实行专门的分工与合作。

经济运行链条上的各环节就按照经营性质和所处位置分为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举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张三去歌厅里跟服务员要了一瓶啤酒边唱边喝,歌厅里啤酒进价2元,卖给张三5元,歌厅以提供喝酒唱歌所需场所设施、送传这瓶啤酒、歌厅职员的笑脸的服务获得3元的利润,这3元就是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这家歌厅运营所产生的一部分第三产业增加值。

张三如果是打的来的,本身就可以看做一个经营者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为提供给张三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而获得利润,从而也产生一部分他所经营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生产这瓶啤酒的啤酒厂通过耗费电力、耗损生产设备、购买酿酒所需原料、支付工人工资等的生产经营,以1.4元的成本生产出了这瓶啤酒,卖给批发商1.65元,批发商再以2元的价格卖给歌厅。

那0.25元的利润就是这家啤酒厂生产这瓶啤酒所获得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那0.35元的利润就是批发购买那瓶啤酒的批发商所获得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啤酒厂生产这瓶啤酒的一部分原料——小麦,购买于一家农产品经销商,这家农产品经销商以收购、装填、传送小麦等劳动获取了利润,属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这家农产品经销商的小麦购买于小麦的某个种植者——某个农场或单个的农民。

这个农场以组织农民生产、机器设备的损耗、种子肥料的购买等消费和劳动获取了利润,这属于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这位农民以耕作、播种、浇灌等劳动和消费获取了利润,也属于第一产业的增加值。

种植小麦购买的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又来自于二、三产业,这也可以看出经济运行的循环性和整体性。

至于种植小麦的温度、空气、阳光、水分等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这也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植根于大自然的。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经济运行的链条里,只有增加值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构成了经济的总和。

2、如何注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充足的生活享受,而要想获得享受就得去消费,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于经营销售。

所以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既是有实力的消费者,也是有能力的经营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的劳作在经济运行的最本质意义上也是经营销售,他经营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本是维持身体健康和体力所需的物资和接受教育所需的资金,利润是工资减去成本)。

只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动起来,按照秩序动起来,经济就会保持并增长。

贫富悬殊不利于经济增长,更不利于改善民生。

某时期较为固定的财富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少数人的民生是改善好了,而大部分人生活却比较紧张。

少数富豪手里的钱用于纯粹消费毕竟是少数,多数都闲散,而且消费也只是投入特别高档的消费,带动的是很少一部分人富裕,且容易导致产业布局的失衡与畸形。

大多数人手里的闲散资金很少,就不可能出现巨大的内需,巨大的内需必须是大多数人手里都有数量可观的资金。

如果张三连一顿饱饭也没钱吃,怎么可能去歌厅唱歌喝啤酒呢。

所以必须尽量平均分配财富,让每一个人都能去消费,这样每一个也就都有机会能实现就业增收,使经济从宏观到微观都进入经营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金融的问题是经济领域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调节社会货币流量,使资金能用在最能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经济运行环节上,但如果资金用在了重复建设和较单一产业里,就会导致产业布局失衡,经济运行遭遇瓶颈和凝滞。

如果资金都投入到啤酒生产,不仅啤酒业会面临销售困难,而且别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会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消费和经营低落直至整个经济衰落。

所以金融必须合理均衡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均衡合理地投入各经济运行的环节。

劳动者的素质至关重要,免费和廉价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经济运行的保障和人权的保障。

高素质的劳动者本身就是创新的主体,一部分还是活生生的科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更新换代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日本在这一点上做得就非常好。

如果张三所到歌厅的服务员以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服务礼仪去接待张三,张三也就会更愿意去歌厅去唱歌喝啤酒。

所以承担培育高素质劳动者职能的教育必须足够重视,投入足够的资金去发展。

不创新,那些必需的商品也还能有市场,但创新就会开拓新市场,就会吸引消费者去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因为创新是基于消费者潜在需求的。

如果张三喝的是一种新式口感和包装的啤酒,他就会更多地去歌厅消费。

所以必须优先鼓励企业和劳动者创新。

二、对中国经济目前优势和劣势的简略分析1、优势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和国家税收实力巨大;人口众多造就了巨大市场和众多劳动力,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很大,这些有利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国家科技和教育的体系很完备、水平较高,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基础设施质量较高,体系完备;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有利于吸取国外的一切好的东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体系较完备、水平较高。

2、劣势中国经济领域里存在各种不平衡。

农业人口依然占人口的大部分,农业生产率还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与市民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很落后;资源开发有些过度,生态环境破坏有些严重,这些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对大自然的保护;贫富悬殊较大,大多数人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少,导致实在和潜在的内需不足并且也导致了人心浮躁和社会不稳定;职业教育和企业研发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障还不够有力。

受国内通胀和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大量产品没有销路、企业停产或倒闭、工人失业。

三、当前中国应采取的措施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各种国内外的严重问题,就如何扭局面,在国家目前提倡的大政方针的框架里,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或可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1、兴建基础设施国家要高质量地完善经济运行所依赖的软硬基础设施,兴建沟通各大小聚落的交通设施,人口密集的聚落要高质量完善建筑物和内部道路布局、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处理管道和设施;所有聚落要保障充足安全节约的水、电、暖、气的供应,医疗、教育、环卫、治安、经济管理等软环境水平要优化提高。

也即事业性的单位要为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从硬环境到软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政治要为经济提供保障和服务。

2、经济运行各重要环节里应采取的措施三次产业里,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利润率、人口密集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所以国家要通过经济手段合理布局调控人口分布、教育体系结构、金融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的结构。

国家要推动楼价软着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汇集。

只有人口密集,才会有二、三产业繁荣发达的土壤。

“三农”的问题是最大的经济问题。

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要大力公办和鼓励社会上实力雄厚企业和个人私办质美价廉的职业学校,按照三次产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学生数量和素质快速做好职业培训。

必须再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使义务教育全免费,中高等职业教育低价质美,力求使全民都能廉价或免费地享受到教育。

提高大额长期存款的利率,收集富豪个人和企业手中的资金以备放,降低中短期小额贷款的利率,鼓励创业者在第三产业里投资创业,这样应该不至于导致金融机构运营困难,若有所危机倾向,国家要立即注资解救。

这样更多的人将有机会投入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从而扩大内需、活跃经济。

比如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小额信贷就应该大力支持。

国家要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鼓励文化思想领域的自由繁荣,解开经济领域的束缚,让经济运行充满活力。

比如农业生产专门化和机械化,滴灌技术的全面普及就应大力推广培育。

医疗事业也应继续向低价或免费发展,更好保障全民生命健康;养老失业保障必须尽可能地面向全民,尽可能地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有力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使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能够减少后顾之忧,且本身就是对人权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3、钱要花在刀刃上国家的各级税收实力很雄厚,这是很好的优势。

除去在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军事、科研、国家公务开支、公共灾害应急储备里的必须资金外,大量的钱应该投在金融、社保医保、教育、基础设施里,投在刀刃上。

4、吸引外资,扩大开放领域国际金融危机下,大量外资闲置,而一旦中国的内需平稳增长,外资和随之而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会加速中国经济的振兴,弥补国内资金的短缺。

在确保国家稳定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开放领域,比如金融、保险、电信、传媒、体育等产业就应该有序快速地开放。

5、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是经济自由繁荣发展的第一条件。

不正当竞争、甚至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持续全面深入地严查严打,进而树立消费者和经营者对经济运行的信心,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正当合法的经济权益。

比如违法占地、炒作楼房,没有建筑资质者去从事建筑行业,胡乱开采宝贵煤矿资源,就应该去严惩。

以上对经济运行规律、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只是并不是经济领域里专家的笔者个人的观点,本着关注国计民生的态度,提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读者不必过分看重其正确与否,应该看其是否会对国人和决策者的思想有所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