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会计学十大难题一、引言如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任何研究一样,会计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要有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新的规律,从而使社会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科学。
科学的真正进步需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难题。
同样,卓有成效的会计研究也应从提出难题入手。
攻克难题才能推动科学进步,为此,应该组织会计学家集中全力确定会计学的难题,从而组织力量有计划地攻关,推出具有里程碑价值的研究成果。
会计学的难题是什么?笔者为此进行了一次专家调查。
按照中国会计教授会的会计教授名录,共发出200多份“关于会计学难题的专家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发出后,很快收到许多回信。
著名会计学家娄尔行教授回信指出:会计学难题除了跨国公司内部转让价、合并会计报表和外币业务会计这三大难题以外,还有: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与协调,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管理会计的规范化、职业化问题。
北京大学的闵庆全教授认为,会计学的难题为:①多式簿记问题;②会计的属性;③人力资源会计;④社会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庆成教授回信指出,会计学的难题为:①知识经济和会计创新;②人力资源会计和人力资本权益会计;③环境会计;④衍生金融工具会计;⑤立足于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中南财经大学的易庭源教授回信说:“总结我50多年的研究,深感最难的问题,是如何把会计学改造为一门正确处理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新兴学科,使它成为企业总经理的军师……其实,我从四个方面改造会计的内容,应是通俗易懂、人所共知的,难就难在破除传统观念,特别是扬弃全世界通用‘等式说’借贷原理。
”山东经济学院的汪平教授寄来了他的《世纪之交中国会计学学术难题刍议》一文,认为目前我国会计学学术难题大致有:现代会计理论结构研究;会计概念的经济学分析;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历史成本计价与其他计价方式;财务报表的改进;信息技术、金融市场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学研究方法论。
他在文章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国会计学的发展走了一条与国际会计学发展迥异的道路,一是政治因素过多地浸入会计问题的研究之中,二是政策性解释替代了严谨的理论分析。
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会计学界表面繁荣之下所掩盖的是学术规范的欠缺与理论贫血症的不断加剧。
1993年的宏观会计改革为我国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然而,回顾几年来的会计学研究历程,除了一些小规模的、明显有仿效性的实证研究之外,重大的理论突破仍然付之阙如。
”厦门大学的常勋教授寄来了他的新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作为对调查问卷的回答。
他在序言中写道:“从80年代起,‘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和‘物价变动(通货膨胀)会计’就被认为是财务会计的三大难题。
由于它们的国际差异与协调化趋势倍受国际会计界的关注,也常称为国际会计三大难题。
”二、科学难题是科学进步的阶梯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难题是科学进步的阶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我们应集中一部分研究力量攻克难题。
会计学的难题是推动会计学进步的阶梯。
提出会计学问题,尤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会计学的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会计学的难题往往孕育着新的会计理论,从而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并指导和改进会计实务。
会计学的难题就是会计研究领域的制高点,这样的难题可以通过其基本特征来加以界定。
我认为会计学的难题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①基础性:其作用在于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②关键性:其作用在于对某些问题取得重大突破;③深刻性:其作用在于能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或者说,具有里程碑的价值;④复杂性:其作用在于能从纷繁复杂的会计实务中理清思路,摸出头绪;⑤前瞻性:其作用在于高瞻远瞩,预测未来,对一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因素作出恰当的估量。
由于上述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说,攻克会计学难题就意味着会计学的革命,意味着创新。
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现代会计之父”帕乔利及其“帕乔利时代”。
实际上在此以前,会计的一套方法已反复试验了至少三百年之久。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在分享着帕乔利的成果。
帕乔利的成果是否已经得到到顶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1982年美国会计学会以第18号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了时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伊尻雄治的论著《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向在会计理论与方法中统治了近500年之久的复式簿记提出了挑战。
这就表明,复式簿记并不是记帐方法发展的顶峰,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客观的需要和实践的发展,复式簿记会历史地和逻辑地扩展为三式簿记。
会计史家一般将1494年帕乔利《簿记论》的出版称为会计学术思想领域的第一次革命;将1854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称为第二次革命;将50年代后管理会计的产生称为第三次革命;而将70年代以来产生的社会经济会计(又称社会责任会计)称为会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每一次革命其实都是会计理论的飞跃,是会计学难题的突破。
50年代以来,中国会计学界对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开展过多次讨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例如,关于会计的本质,有“管理工具论”、“会计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关于会计职能问题,有“反映论”、“反映和控制论”、“记录、管理、计划论”、“计量经济效益、收集记录经济事项、传递财务和成本信息、分析预测及参与管理和决策”、“核算、监督、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职能”;关于会计对象问题,有“过程和财产论”、“资金运动率”、“经济活动价值量论”,“经济信息运动论”;关于会计属性问题,有“上层建设论”、“两重性论”、“生产力论”。
此刻,我们正站在迈向21世纪的门坎边。
迅速普及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在会计信息的传递上,使会计信息可以迅速、有效地突破时空的限制。
未来的会计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这一趋势必然影响会计的规范性,造成会计实务的无序状态。
上海财经大学的薛云奎教授概括了财务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
认为财务会计正面临着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多元报表体系转变;从重可靠性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从历史成本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从主体信息到主体与有关信息并重;从有形资产到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从货币计量到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从绝对值信息揭示到绝对值与相对值信息揭示并重;从事后信息揭示到事后与事前信息揭示并重;从年度信息揭示到年度与日常信息揭示并重。
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将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探索全新的会计学难题。
三、21世纪会计学十大难题会计究竟是什么?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流行观点是把会计视为一种艺术。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名词委员会1953年8月发表的第1号“会计名词公报”(ATB No.1)写道:“会计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方面进行确认、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和解释的一种艺术。
”公报还说:“艺术有一部分是科学。
但艺术还包括加到科学上的艺术家的技巧和经验。
对会计来说,定义强调的是会计人员运用其知识,以解决特定问题的那种创造性的技巧与能力。
”这里的艺术家就是指会计信息处理的主体――会计师。
将会计称之为一门艺术,是由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同一企业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或由不同的会计师进行计量,所产生的结果往往不一致。
尽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具有可证实性,但事实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使描述或计量的结果有相当的模糊性。
但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即真实性、全面性、可比性、相关性、有用性和时效性,又决定了会计是强调精确的科学。
尤其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
这就是说,会计具有科学和艺术的两面性,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有精确性,又有模糊性。
有人主张,要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根据要反映的会计对象提出的不同要求,宜粗则粗,宜细则细;对会计中的模糊现象,应当按模糊数学的规律和要求进行处理。
2、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会计的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然而,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
由于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美国强调其国情而有条件地接受“国际惯例”,德国、法国则埋怨国际会计准则过于美国化。
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改革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点。
毫无疑问,会计要为本国经济服务,因此本国的会计准则应当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充分反映经济现实和经济事项的实质内容。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种方法,一种“商业语言”,会计无国界,无所谓国家特色。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因为社会制度不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国家要求不同,经济法规不同,因此具有国家特色。
至于如何体现特色,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从两者的内涵来看,其实是相互矛盾的,在很多方面是相互排斥的。
可以说,过分强调国家化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而强调国际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国家化,其根本原因是由国际经济的发展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会计的难题就在于,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辩证关系。
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潜亏挂帐、虚盈实亏;虚假发奈和原始凭证;截留或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设置多套帐;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营者与管理者(所有者)获取会计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经营者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粉饰业绩、谋求私利,有关部门为了局部利益而虚报浮夸,以及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管理不善,家底不清等。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强化监管和约束,同时要进一步改进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要建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证系统。
4、合并财务报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8年公开要求对以前发布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当时的塔奇。
罗斯会计师事务所(Touche Ross & CO.)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与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问题,其答案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十个问题有:①在什么限度内将不同类的、国外的或具有特别风险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或两者兼有)包括在合并报表中?尤其是,如果把金融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会形成在资产负债表外筹措资金的可能。
②在什么条件下,汇编财务报表会比合并财务报表更为可取?③是不是公司间所有交易都要抵销(即在合并中抵销)?即使各方之间关系稀疏、不可控制,而且这些交换从经济上考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