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来源:省经信委作者:时间:2010-11-25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发展原则与振兴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振兴我省工业十大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成为带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发展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引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以做大总量为重点,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工业集约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引领,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振兴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
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
“十二五”期间,工业十大产业投资累计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八大千亿产业、五大基地初步成型。
到2015年,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八大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初步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优质轻工产品基地。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5%,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提升到2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20%。
———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达20户以上。
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建成和完善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
到2015年,工业十大产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速20%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4—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发展重点(一)电力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优势,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力争到201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新增装机1700万千瓦,其中,水电500万千瓦、风电200万千瓦,形成“六交两直”500千伏电网外送通道和“三横两中心”省内500千伏骨干网架;电力行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1600亿元以上。
1.火电。
在建项目:塘寨电厂(2×60万千瓦)、都匀电厂(2×60万千瓦)、桐梓电厂(2×60万千瓦)、兴义电厂(2×60万千瓦)。
拟建项目:六枝电厂(2×100万千瓦)、黔西电厂(2×60万千瓦)、织金电厂(2×60万千瓦)、盘县电厂以大代小(2×60万千瓦)、金沙电厂以大代小一期(2×60万千瓦)、习水二郎电厂(2×60万千瓦)、盘北煤矸石电厂一期(1×30万千瓦)。
储备项目:清江电厂(2×60万千瓦)、盘南电厂二期(2×—5—60万千瓦)、大方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六枝电厂二期(2×120万千瓦)、安顺电厂三期(2×60万千瓦)、普安电厂(2×60万千瓦)、桐梓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威宁电厂(2×60万千瓦)、习水二郎电厂二期(2×60万千瓦)、盘县电厂以大代小二期(1×60万千瓦)、金沙电厂以大代小二期(2×60万千瓦)、盘北煤矸石电厂二期(1×30万千瓦)、盘南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六枝煤矸石电厂(3×30万千瓦)、老屋基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汪家寨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二塘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兴义电厂二期(2×60万千瓦)。
2.水电。
继续建设乌江、北盘江流域大型水电站收尾工程,有序推进中小型水电站建设。
拟建项目:沙沱电站(112万千瓦)、马马崖电站(54万千瓦)、乌江流域抽水蓄能电站。
3.电网。
“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900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1400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1600万千伏安,新增35千伏变电容量1700万千伏安。
重点建设遵义东、毕节、凯里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赤马、后午等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煤矿双电源工程和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十二五”期间,省内形成500千伏“三横两中心”网格型电网。
“三横”:毕节—鸭溪—遵义东—大兴组成的北通道,安顺—贵阳—福泉—铜仁组成的中通道,兴仁换流站—独山组成的南通道;“两中心”:分别以贵阳和遵义为中心形成的“五边型”和“三角型”环网。
进一步完善省内50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在独山、八河、兴义、黎平、贵阳西等建成一批500千伏变电站,完善省内500千伏及以下环网,建成兴义—独山—黎平500千伏外环网,继续实施农网、城网完善工程。
拟建项目:遵义东500千伏变电工程、六盘水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毕节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松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凯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醒狮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煤炭产业。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加强高产高效和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提升矿井产能;合理规划布局,依法大力关闭小煤矿,压减矿井数量,大力推进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建设,鼓励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及关联产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和废弃物利用率;提高煤炭回采率,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矿瓦斯)、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累计投资1800亿元;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2—3个年产3000万吨以上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省规模以上矿井占30%以上、产量占70%以上;新建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5%;大中型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80%,小型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1.重点矿区建设。
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
盘江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水城矿区建设重点矿井6处,六枝(黑塘)矿区建设重点矿井5处,普兴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织纳矿区建设重点矿井13处,黔北矿区建设重点矿井47处。
2.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建设五轮山矿一期(240万吨/年)、文家坝一矿(240万吨/年)、文家坝二矿(240万吨/年)、新华矿(120万吨/年)、玉舍东矿(240万吨/年)、小屯矿(120万吨/年)、马依西一矿(240万吨/年)、马依西二矿(240万吨/年)、茨噶矿(120万吨/年)、米萝矿(120万吨/年)、马依东一井(240万吨/年)、马依东二井(240万吨/年)、发耳矿二期(300万吨/年)、五轮山矿二期(210万吨/年)、黑拉嘎矿(120万吨/年)、化乐矿一期(300万吨/年)、黑塘矿(120万吨/年)。
“十二五”期间,建设矿井247处,规模1.5亿吨/年,其中:“十一五”结转矿井182处,规模8660万吨/年;规划新建矿井65处,规模6855万吨/年;建成投产矿井214处,新增生产能力1.2亿吨/年。
3.煤炭资源勘查。
新增32个煤矿勘查项目,面积1872平方公里,预获资源量213亿吨;加强在建、生产矿井的补充勘探。
4.兼并重组和煤矿整合。
加大盘江、水城、六枝、林东等省属重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整合现有1800多处煤矿并组建成200个左右煤炭企业集团。
5.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煤层气开发和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
到2015年,煤矸石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消耗煤矸石270万吨/年,煤矸石发电利用率30%以上;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规模达到250万吨/年,灰渣利用率达到50%;重点实施一批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
(三)化工产业。
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力建设煤化工循环经济基地,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加快黄磷尾气、磷渣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推进磷矿伴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积极发展橡胶、锰、钡等其他化工。
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1.煤化工。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结构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煤化工产业。
到2015年,煤化工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累计投资500亿元以上。
形成年产煤制合成氨20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醇醚300万吨、烯烃60万吨、大型机焦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依托六盘水、毕节、安顺、黔西南、遵义等优质煤炭产区,以煤制烯烃、醇醚和煤炭气化、焦化等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毕节、清镇、普定、西秀区、六枝、兴义新型煤化工基地,黔北氯碱化工基地,六盘水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安龙—兴义—普安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化工基地,盘南煤化工基地。
完善桐梓贵州金赤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一期、贵州鑫晟化工有限公司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项目一期、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
积极推进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盘江煤电集团盘北和盘南煤化工项目、黔北氯碱化工基地一体化项目、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兖矿)贵州开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焦化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