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小学教育重要性
摘要: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
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
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
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要求,传统教育发掘潜力也逐渐在缩小。
同时,在我们不少教师片面地只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至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却被排除在教学目的之外。
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名言: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
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地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
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
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快乐。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做了深深地反思:我认为在学校小学生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为较好地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创造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孩子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和同伴们会面,和他们一起玩,彼此交换新闻乃至玩具等等。
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他兴奋的,使他忧伤的、使他快乐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学校对孩子负责的话,显然,孩子来到学校,就不仅仅是上课、作业、考试。
情感,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而情感教育,决定一个人重要的少年儿童时期。
情感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当下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等等:而且一个人的情感发育程度将长久的影响其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度。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情感教育不仅仅需要理论建构,重在我们的操作模式。
目前,我们个学校都在“课改”,无论我们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了多少“三维”教学目标,不论我们在黑板上、在教室里辛苦的“种庄稼”,
我们还是收获学生情感发展的种子。
一个不爱课桌的孩子,不会去爱自己的家园;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也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
我认为校园生活不仅仅有课堂、课本、作业和考试,还更要拥有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校园体验活动。
因为除了课堂,孩子只有在火热而真实的社会生活,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才能完成其情感的发育。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校园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一堆作业和考分要重要的多。
小学时期是情感因素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丰富、脆弱且波动性大的时期。
因此,抓好小学生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摄取、高尚情感品质养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