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 对于圆形风口如图a所示,按其直 径大小可分别测4个点或5个点。
➢ 对于条缝形风口如图b所示,在其 高度方向至少应有2个测点,沿条 缝方向根据其长度分别取为4、5、 6对测点;
➢ 对于尺寸较大的矩形风口如图c所 示,可分为同样大小的8~12个小 方格进行测量;
➢ 对于尺寸较小的矩形风口如图d所 示,一般测5个点即可。
≥5D D
≥2D 测点可用位置
气流方向
风管风量测定
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应标明风管尺寸、测点截面位置、送 (回)风口的位置等。
确定测点
➢ 在测定断面上各点的风速不相等,因此一般不能只以一个点的 数值代表整个断面。
➢ 一般采取等面积布点法。
确定测点
➢ 矩形风管:将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 尽可能接近于正方形,测点位于小截面的中心处,小截面的面 积不得大于0.05m2(即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00- 220mm)。
7
11
2
6
10
总阀门
总阀门置于某一开度。
1 风口
5
9
风机
基准风口调整法
➢ 启动风机,初测各风口风量并计算与设计风量的比值,将初测 与计算结果列于一表
序号
设计风量
初测风量
比值×100%
编号
设计风量
初测风量
比值×100%
1
200
160
80
7
200
230
115
2
200
180
90
8
200
240
120
3
200
降低噪音 送到更远的地方
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
➢ >0,正压;<0,负压
动压
概念
➢ 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 ➢ 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 ➢ 表现是使管内气体改变速度 ➢ 只作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恒为正值。 ➢ 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静压
计算
➢ 动压=全压-静压 ➢ 动压=0.5×密度×速度2
基准风口调整法
方法:
➢ 以系统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风量为基础,对其 它风口进行调整。
特点:
➢ 只测风口风量,不测管道风量,不用管道打孔。
假定该系统除总风阀外在
三通管A、B处及各风口支
管分支处,装有三通调节
B
A


阀(亦可用其它类型的调



节阀)。风量调整前,三 4
8
12

测孔
通阀置于中间位置,系统 3
220
110
9
300
240
80
4
200
250
115
10
300
270
90
5
200
190
95
11
300
➢ 圆形风管:根据管径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 心圆环,每个圆环上测量四个点,且这四个点必须位于互相垂 直的两个直径上,所划分的圆环数目,按下表选用。
圆形风管直 径(mm)
圆环数(个)
200以下 3
200-400 4
400-700 5
700以上 5-6
风管风量测定
送回风口风量的测定
各送(回)风口的送风量或吸风量的测定有定点测量法和匀 速移动测量法两种方法。
上游管道风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下游各支管的分配比例。
风量平衡原理
风机
QB B
总风阀
C 三通调节阀
QA A
流量等比分配法
风量等比分配调整法
流量等比分配法
流量等比分配法
➢ 测定调整风机出口 段11,即系统总 风量,使其等于设 计总风量。
➢ 若系统中无风量漏 损,则各支管、支 干管的风量就会按 各自的设计风量比 值进行等比分配, 自动符合设计风量 值。
➢ 毕托管:两根管,一根测全压(管口正对流体方向),一根测 静压(管口垂直流体方向),两者之差为动压
➢ 微压计:数字微压计、倾斜管微压计
风速测量
风量
风量Q=风速V与风道截面积F的乘积 Q=3600FV(m³/h),其中,F为测定处风管断面积,㎡;
V为测定断面平均风速,m/s。
风管风量测定
选择测定断面
➢ 测定断面一般应考虑设在气流均匀、稳定的直管段上,离开弯 头、三通等产生涡流的局部构件有一定距离。
➢ 一般要求按气流方向,在局部阻力之后5倍管径(或长边)、 在局部阻力之前2倍管径(或长边)的直管段上选择测定断面。
➢ 当受到条件限制时,此距离可适当缩短,但应增加测定位置, 或采用多种方法测定进行比较,力求测定结果准确。
全压
概念
➢ 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 ➢ 单位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 可为正,可为负
计算
➢ 全压=动压+静压=0.5×密度×速度2+静压
机外余压
➢ 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 ➢ 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 ➢ 风机克服自身阻力损失后的全压值
压力测量
毕托管(皮托管)+微压计
定点测量法
匀速移动测量法
转杯或叶轮风速仪宜采用匀速移动法测量。测量时可将风速 仪沿整个截面按一定的路线慢慢地匀速移动,移动时风速仪 不得离开测定平面,此时测得的结果可认为是截面平均风速, 此法须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
系统风量调整
风量调整实质上是通过改变管路的阻力特性,使系统的总风 量(新风量和回风量)以及各支路的分量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风量调整不能采用使个别风口满足设计风量要求的局部调整 法。因为任何局部调整法都会对整个系统的风量分配产生或 大或小的影响。
两种方法:
➢ 流量等比分配法 ➢ 基准风口调整法
风量平衡原理
风道的阻力损失是近似地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ΔPa≌SQ2
➢ ΔPa——风道的阻力损失 ➢ S——风道的阻力特性系数,由风管规格决定 ➢ Q——通过风道的风量
定点测量法:热线风速仪 匀速移动测量法:叶轮风速仪 送(回)风口风量计算:
➢ L=3600×F×V×K ➢ 式中:
F——送风口的外框面积(m2)。 K——考虑送风口的结构和装饰形式的修正系数,一般取
0.7~1.0。 V——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定点测量法
➢ 风速仪测定风口风速时测头应贴近风口表面,并垂直风向, 测头距风口越远,受诱导风影响越大,数据越不准确;过 于靠内,测定风速可能受风叶片狭缝作用而失真。测点位 置的选择可按风口截面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 小块,在其中心处测量。
风量的测试与调整
静压
概念
➢ 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 ➢ 流体在静止时所产生的压力。 ➢ 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压力。 ➢ 流体中不受流速影响而测得的表压力值。
静压越高,空气能输送的距离就越长。
➢ 高静压风机盘管:30Pa以上 ➢ 静压箱:动压→静压,气流缓慢、均匀、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