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及设计理念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
(A):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
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
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
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
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
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
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
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
包豪斯主义Bauhaus创始人、德国现代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作品回顾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B:包豪斯宣言“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
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
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
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
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
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至1959年间,任协会副会长。
1934年,他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
1937年,他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和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鲍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强调在建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
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
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
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
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C: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生平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另译沃尔特·格罗佩斯,出生于德国一家富裕家庭,家庭成员中有的是画家和建筑师,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和建筑方面的熏陶。
青年时期,他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他于1907年进入现代主义设计先驱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工作。
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中,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工业联盟的活动,另一方面,他受贝伦斯的影响,探索建筑设计领域的新思想。
1911年,他与阿道夫·梅耶(AldolfMeyer)合作设计了位于科隆市的德国工业联盟建筑,在这个设计中,其建筑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主建筑的两端利用两个玻璃的圆柱结构,将楼梯包藏在内。
整个建筑设计观念大胆,立面简洁明快,现代感强。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
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
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Breuer)进行合作。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
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9年,格罗皮乌斯成为GrandDucal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AcademyofArtsandSchoolof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BauhausWeimar)。
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皮乌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
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皮乌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
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developmentofModernIndustrial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andConstruction)等。
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
1928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Meyer)担任,1930年格罗皮乌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
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Pei)、保罗·鲁道夫(Paul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
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Breuer)赴哈佛执教。
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皮乌斯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D: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思想: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皮乌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
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
他认为设计应采用集体创作、标准化和模数等方法,来组成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这可以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此外,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指出艺术家必须通过新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当中,探索表现形式。
格罗皮乌斯的上述思想、主张和愿望,最终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
E:格罗皮乌斯事业顶峰的青年时期青年时期在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1905年在皇家军队服役,1907年进入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贝伦斯设计事务所,在那里接受了许多新的建筑观点,对于他后来的设计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格罗皮乌斯后来说:“贝伦斯第一个引导我系统地合乎逻辑地综合处理建筑问题。
在我积极参加贝伦斯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在同他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要成员的讨论中,我变得坚信这样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煞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