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D、百分数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 以个体指数与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
C.确定同度量因素
D.确定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7、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了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该为( C )
% % % %
8.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C )。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产品价格
C.销售量
D.销售额
9.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100元()。

A.只值原来的元
B.只值原来的元
C.与原来的1元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1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1.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 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2.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3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3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
103%106%107.5%
3
p
I
++
=
B.
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
204003500020500
p
I
⨯+⨯+⨯=
++
C.
204003500020500
204003500020500
103%106%107.5% p
I
++
=
++
D.3103%106%107.5%
p
I=⨯⨯
二、多项目选择题
1、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D )。

A.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销售量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D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E.随便确定
4.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DE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5.平均数指数( ABDE )。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C.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 D.资料选择时,既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6.某企业基期产值为1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112万元。

经计算可知( ACD )。

A.产量增加12%
B.价格增加12%
C.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 2万元
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12万元
E.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20万元
7.下面哪些指数式是综合指数( AC ) 。

A.∑

1
p
q
p
q
B.


k
p
q
p
q
1
1
1
1
C.


1
1
1
p
q
p
q
D.∑

p
q
p
q
E.




÷
1
1
1
1
1
q
p
q
q
p
q
8.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是( ACDE )。

A.各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现象总变动指数
B.各因素指数之和等于现象总变动指数
C.各因素影响差额之和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
D.各因素指数与总变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E.构成指数体系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
9、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BD)。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D.同度量作用
E.调和作用
10、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ACDE )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
B、生产费用指数为%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万元
三、计算题
1
(2)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和销售量综合指数
(3)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1答案.零售额指数
%26.124470
584
11==
=
∑∑p
q p q
增加的绝对额
∑∑=-=-=114
4705840011p q p q (万元)
价格综合指数
%57.1128
.518584
1
11==
∑∑p
q p q
由于价格提高增加的绝对额
()2.658.5185840
1
11=-=-∑∑p q p q (万元)
销售量综合指数
%38.110470
8
.5180
01==
=
∑∑p
q p q
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绝对额:
()8.484708.5180
1
1
=-=-∑∑p q p q (万元)
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相对影响为:
1
1
10
0000
11
*
∑∑∑∑∑
∑=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38.110*%57.112%26.124=
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影响绝对值为: 114(万元)=(万元)+(万元
2
2.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
∑∑1
1111
p q k p q %10+11200+%5-1200+%2+16501200+200+650=
69.19382050
=
=%
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
÷=
∑∑0011p q p q ∑∑1
11
11p q k p q %74.105÷1000+200+5001200
+200+650= =%
3.根据下表的资料,分析原材料消耗费用的变动,分别受产量、单位原材料消耗量和单位
原材料费用指数=1
110
31.992130.58%24.5
q m p q m p ==∑∑
产量指数=1
32.4132.24%24.5
q m p q m p ==∑∑
单位原材料消耗量指数=110
100
32.1699.26%32.4
q m p q m p ==∑∑
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1111
1
31.992
99.48%32.16q m p q m p =
=∑∑
于是得到绝对关系式为:
130.58%132.24%99.26%99.48%=⨯⨯
(2)绝对数分析
原材料费用变动额=
1
11
q m p q m p -∑∑=(万元)
产量变动的影响额=100000
q m p q m p
-∑∑=(万元)
单位原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额=110100
q m p q m p
-∑∑=(万元)
单位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额=111110
q m p q m p
-∑∑=(万元)
于是得到绝对关系式为: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产量增长%,影响原材料消耗费用增加万元;单位原材料消耗量降低%,影响原材料消耗费用减少万元;单位原材料价格降低%,影响原材料消耗费用减少万元,三者共同作用,总的使原材料消耗费用增长%,增加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