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教案:中国的交通运输

高中地理教案:中国的交通运输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中国的交通运输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讲包括第九单元一、二节
二. 重点
(1)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2)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三. 难点
本区主要铁路的分布
四. 知识结构
⎥⎥⎥⎦⎤⎢⎢⎢⎣⎡
战略后方内陆腹地边疆⎥⎥⎥⎥⎥⎥⎦
⎤⎢⎢⎢⎢⎢⎢⎣
⎡⎢⎣⎡⎢⎣
⎡---------水平低,贫穷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经济条件类型多,数量大资源条件地形为主导复杂多样自然条件— ⎢⎢⎢⎣⎡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南昆铁路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 五.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在各地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交通问题。

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所以,交通运输建设也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第九单元第一节“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分别讲述了本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其中,应以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为重点。

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很有特色,但对交通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地形说明条件,因此,教材主要分析了西南区的地形特点。

分两个层次来说明。

第一个层次是比较微观的层面,即分地形区阐述,如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等。

总体上说,本区地势崎岖复杂,既有海拔的差异,又有地质条件的差异,交通运输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个层次是比较宏观的层面,分陆路和水陆两方面来说明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西南地区虽有许多大江大河,但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

只有一部分河流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西南地区地形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国家还要花大力气进行交通建设呢?这与本区的资源条件是分不开的。

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总量大,种类多,结构合理等特点,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资源的“潜在价值”大,正说明大量资源的使用价值还没有真正实现,与交通运输滞后是分不开的。

优越的资源条件使这里的交通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关于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课本上讲的三点可以看作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从西南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分析: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的西南内陆,同对外交通便利的南部沿海衔接起来,意味着把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起来。

第二方面是把西南放在全国这个大棋盘上分析:南昆铁路的建设,使西南区“三沿”(沿海、沿江、沿边)的优势得以发挥。

对外门户打开了,形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

西南区的铁路建设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以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和柳州为中心的铁路网骨架。

这些铁路纵横交错,记忆起来较麻烦,容易混淆。

我们不妨把书上9、10图进行一下分解,步骤如下:
(1)先找出6个中心城市;
(2)将它们之间用铁路线相连,这样便记住了6条铁路;
(3)上述6个城市各向外延伸出一条铁路。

这样,书上提到的12条线路基本上都包含了。

六. 知识要点
9.1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地理背景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先行;国土开发要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因素
区位条件——交通不畅是影响本区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指由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西藏两自治区共同组成的大西南区)
(一)有利
西南边疆区——沿边开放。

战略大后方——“三线”建设重点,现不少交通干线也多在那时修建
临长江——水能和水运。

临北部湾——沿海开放区。

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重庆直辖市设立。

(二)不利
内陆腹地——开发程度低
邻国经济落后——对外开放不利
距海远——水运不便
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对交通影响大,西南区发展关键
(一)地形地势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

地势——起伏大,跨三大阶梯地形多山
地形——高寒的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的东西阻隔、山河纵列多峡谷
四川盆地的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
云贵高原的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
距海遥远、山河纵列多峡谷——航运不便
地质——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分布集中
地域组合较好,并且与丰富的能源资源相匹配。

能源——水能丰富
天然气——四川居全国首位
煤炭——贵州“江南煤海”
石油、天然气——北部湾
农林资源(水热丰富)
物产富饶——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森林资源——横断山区第二大林区
滇南谷地——热带作物基地(云南——生物物种居全国首位、动植物王国)社会经济条件
内陆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基础薄弱
矿产、能源丰富;“三线”建设重点——重工业初具规模
交通运输——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9.2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以南昆铁路为例,分析说明西南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

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西南山区新开通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也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

(一)经济意义:
1. 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岸的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连成一体——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2. 利用沿海、沿江、沿边加快西南对外联系、开放——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国际区域合作(战略意义)
3. 带动商业、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

(二)政治意义:
4. 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脱贫扶贫(首要目标和任务)
5. 加强通达性——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交通面貌的变化
(一)陆路——铁路建设发展最快的地区:
1. 东部:铁路、公路网已形成(三省一区一市)
2. 西部:公路为主(西藏)
50年代以来复建和延长了黔桂、湘桂铁路,修建了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枝柳、南昆等铁路干线,基本上形成了以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和柳州为中心的铁路网骨架。

本区的公路发展更加迅速。

以拉萨为中心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许多工程艰巨的公路干线。

(二)水运——河运通航里程不断加长
对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进行了在全面整治,排除险滩,改善通航条件。

广西沿海,重点进行港口建设,改造北海港,新建防城、钦州港,开辟出海通道。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主要问题——交通制约经济发展
1. 运力和运量的矛盾突出
2. 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仍较薄弱
3. 对外国际交往不便
(二)加强建设
1. 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如扩建和改造宝成线、襄渝线;新建南昆铁路。

2. 完善公路网的建设,提高公路等级。

重视援藏公路建设,续建青藏铁路。

3. 通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发挥水运潜力,实行水陆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4. 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对外和边境贸易。

扩建昆河铁路,修建滇缅铁路,修复滇缅公路,开辟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