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考纲点击1.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全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1.位置优越(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1)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530N);最南端(40N);最东端(1350N);最西端(730N)(2)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台湾岛。
自北向南主要半岛依次为台湾岛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3、34个省级行政区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位置和范围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形状象形第二讲人口和民族考纲点击1.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分布特点。
2.我国的人口压力、人口结构特点及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众多的人口及多民族的大家庭1.众多的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3.3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85%。
(1)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以东人口多,密度大,以西人口少,密度小。
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2)人口特点及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社会负担重。
(3)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多民族的大家庭(1)、民族组成:56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约占92%,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依次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三讲中国的地形考纲点击1.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中国的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一、地形概况1.地势特征:(1)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的比较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1)气候:有利于夏季风将海洋上湿润的空气送入内地,形成降水。
(2)交通(河运):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水能: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山区面积广: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思考:我国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面积广:①有利条件: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②不利条件: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1.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以山脉为地形骨架(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北列天山_——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_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坝子(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多风蚀地貌;柴达木盆地:多盐湖(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第四讲中国的气候考纲点击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5.我国主要气候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二、降水和干湿地区三、我国的气候特征一、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季风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1.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冬季南北温差大:①纬度;②冬季风的影响(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①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②北方昼长大于南方我国7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哪儿?原因?吐鲁番盆地盆地地形,沙漠广布吸热快,晴天多日照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原因?青藏高原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中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1.降水的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影响,东多西少;受雨季长短影响,南多北少。
(2)时间分布:①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②年际变化大:主要受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影响。
补充: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1.正常年份:4月、5月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南岭);6月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8月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时间:7月中旬到8月下旬成因:雨带北移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
9月雨带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后,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我国雨季随之结束。
北方雨季: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2.干湿地区的分布(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 ㎜等降水量线;400 ㎜等降水量线;200 ㎜等降水量线(1)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的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降水量>蒸发量(2)半湿润区:东北、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降水量>蒸发量:(3)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降水量<蒸发量(4)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降水量<蒸发量三、我国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1)成因: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气候复杂多样(1)成因:我国既跨多个温度带,又有多个干湿区;地势高低不同;地形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
(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③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_,分布在西北地区。
⑤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3.气象灾害多发(1)寒潮:发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的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2)台风: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3)干旱(4)洪涝(5)沙尘暴第五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考纲点击1.我国的内、外流区划分,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2.我国的湖泊分布及主要湖泊的特征。
3.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4.我国京杭运河概况及开发利用。
考情预览1.结合我国的区域国土整治案例,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开发、治理。
2.联系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考查我国主要湖泊的开发治理。
3.关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考查河流、湖泊的合理开发与我国水旱灾害防治之间的关系。
一、河流和湖泊概况基本概念外流河: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往往用虚线表示);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面积);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排水系统;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流域面积:是河流水系获得补给的地面集水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1.内外流区分界:内外流区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大致400毫米等降水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同)2.内外流区概况(1)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较大,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2)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较小(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内流区中的外流区:额尔齐斯河外流区中的内流区: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3.主要河流分布(1)外流河水文特征①东北地区河流:(黑龙江水系)特征:流量大.汛期短(春汛.夏汛). 含沙量小.冰期长.原因: 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春季季性积雪融化.夏季雨季较短.森林茂密.纬度较高.②秦—淮以北的河流(辽河.海河.黄河)特征: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夏汛.黄河有凌汛).含沙量大.冰期短.原因: 流经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区.流域内植被较差.雨季较短.位于中温带.③秦—淮以南的河流(长江、珠江):特征: 流量较大.汛期长(夏汛.珠江有台汛).含沙量小.无冰期原因: 流经湿润区.雨季较长.植被较好.在0℃等温线以南.(2).内流河水文特征(1)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弱水。
(2)水文特征:流量小、含沙大、冬季结冰,多季节性河流,流程短。
原因:补给量小,植被条件差,冬季温度在0℃以下。
4.主要湖泊分布: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读图思考:外流湖和内流湖有哪些区别?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哪些?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二、长江1.流域概况:总长度、水量、流域面积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