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阶段性考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阶段性考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阶段性考试卷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躯壳./弹壳.字帖./妥帖.殷.勤/殷.红生活奢靡./望风披靡.B、正.月/正.常症.结/病症.强.求/牵强.爱憎.分明/憎.恨不已C、勾.当/勾.搭剽.悍/剽.窃劲.敌/干劲.剔.除糟粕/玲珑剔.透D、宾.客/鬓.发虔.诚/潜.力粘.贴/粘.连无法逾.越/予.人口实2.下列各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从落进了陷阱,他的书店就风光不在,以至一蹶不振。

B.我多想驾着银鹰,翱翔蓝天,实现我的夙愿,可惜天不遂人愿,至今我仍是地勤人员一个。

C.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的坐在靠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过逝了。

D.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忍,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

B.我还要借这个机会感谢很多在媒体工作的朋友,他们为我的小说做了很多宣传,他们的推波助澜....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的小说。

C.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我国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百万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

B.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海外华侨华人和两岸同胞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活动,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反“独”促统大会和大型论坛,有力地竭制了“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

D.面对林鹃这个28岁的濒临崩溃、多次想到轻生的追星人,到底该怎样去看待她?应该怎样去帮助她?有人认为,应对林鹃的追星遭遇及其父亲为此而卖肾的举动表示同情,全社会应该合力去帮助她实现梦想。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现在,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种方法,通过使用电场作用以一种径直的、连续的、可操控的方式来制造纳米纤维。

这种方法使得生产出新型的、特殊的纳米纤维材料成为可能,这些材料可被用于创伤敷料、滤筛以及生物支架。

静电纺丝技术早在1934年就被申请了专利,当时科学家们就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一个注射器使混有溶剂的聚合物喷射出连续的细丝束,并喷射到准备好的电场中。

随着溶剂的蒸发,电场中的电力开始拉伸聚合物,渐渐把聚合物拉成长长的鞭状细丝纤维,由于电场的作用,使得这些纤维在充满电的屏幕上以相隔10_-30厘米的距离缠结。

中国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教授孙道恒(音)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研究项目的林教授的实验室已经有两年时间了,2020年他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研究项目。

孙教授和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学的林教授共同想到了静电纺丝技术,于是他们合作试着使用静电纺织工艺制造出有序排列的纤维。

在他们的创新过程中,他们用一种径直的、可操控的方式制造出了直径在50--500纳米的纤维,这些纤维被放在了一个搜集盘子中。

谈到关于缩短注射器和搜集点之间的距离时,研究小组给这一新的工艺命名为“近场静电纺丝技术”。

林教授说:“传统的静电纺织技术是一种随意,紊乱的工艺。

我们的突破在于我们能十分精确地控制纳米纤维的定位和沉淀。

”孙教授和林教授的方法同传统的静电纺织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取代传统的将聚合物溶剂通过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进入电场的方法,他们使用了一种细尖的钨电极,就像钢笔蘸墨水一样蘸取溶剂。

然后将电极置于搜集盘上方,对电极加电压,由此产生电场并将聚合物滴到电极的尖端开始静电纺丝的过程。

这一方法使得研究小组在聚合物离开电极时能够缩小其丝束最初的直径,这一直径要比用传统的注射器产生的纤维直径要小的多。

第二,研究人员削减了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将原来10—30厘米的距离减少到了1.5—3毫米之间。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利用在静电纺丝过程开始后聚合物简短的稳定瞬间。

就好比喷气发动机在燃料耗尽之间维持的最后一丝正常喷束,之后产生的喷气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产生的纤维在进入电场后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笔直状态。

在孙和林教授的近场技术中,在纤维出现紊乱前就把其捕获了。

第三,缩短的距离还意味着可以将所需的电压从30000伏特降低到600伏特。

因为电场中的电压强度是由其中分割的距离决定的,距离越短就越能够使用更少的电压维持相同强度的电场。

最后,与传统的使用固定的屏幕获取纤维的方式不同,孙和林教授使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来接产生的纤维束。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像缝纫机针线随机设计图案一样将纤维捕获到盘子中。

5.下列关于“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命名主要是考虑到这种技术缩短了传统静电纺丝技术的注射器和搜集点之间的距离。

B.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十分精确地控制纳米纤维的定位和沉淀。

C.这种技术不再使用注射器,而是采用一种细尖的钨电极;不再采用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进入电场,而是对蘸取了纤维丝的电极加电压而产生电场开始静电纺丝的。

D.这种技术缩短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有利于利用静电纺丝过程开始后聚合物简短的稳定瞬间,并且利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来接产生的纤维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操控,制造出高质量的纳米纤维。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对于孙教授和林教授而言,他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有序排列的纳米纤维。

B.他们使用这种新方法生产出的纳米纤维将被运用于创伤敷料、滤筛以及生物支架。

C.和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相比,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是随意、紊乱的工艺。

D.放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上的钨电极之所以是极细尖的,是因为这样才能产生极细的纤维束。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由于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过大,因而产生纤维显得紊乱不堪。

B.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由于采用了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的方法,产生的纤维直径要比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大得多,并且无法精确地控制纤维的直径。

C.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所需要的电压要30000伏,这是因为这种方法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较大的缘故。

D.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无法径直的、可操控地生产出令人满意的纳米纤维。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昭,字潜夫。

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

祖楚平,寿张令。

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

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

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

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

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

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

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

又注《十代兴亡论》。

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

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

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

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

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

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

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

”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

”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

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

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

并从之。

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

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

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

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

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

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要领B.多自效.军门效:献,尽力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9.文中“恨相见之晚”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C.夫晋,何厌之.有?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

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

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

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

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祖很不高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①祖楚平,寿张令。

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译:▲②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③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译:▲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的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