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与周作人》读书笔记

《鲁迅与周作人》读书笔记

《鲁迅与周作人》读书笔记
其实以前自己就有过将他们比较起来的看的心理,可看完这书以后,以前的看法未免太肤浅了,当然现在肯定也是很肤浅的,但总比先前的进了一步。

看鲁迅的传记或者评论文章时,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周作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但相对鲁迅来说,周作人那次与兄决绝之后,对他的打击是甚大的,这件事加重了鲁迅生命中坎坷沉重的一面,使鲁迅在以后的时间里孤军作战,对现实社会、人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我想但从这一点就可以生发出很多言论来吧,这里我也就不祥做讨论。

书中从第一节的“初梦”写到最后的“荣辱”,很显然我们就可以看到孙郁是从时间顺序来结构内容的。

兄弟两个从最初的日本留学到归国这段时期,可以说达到了各自知心的程度,鲁迅这种出于作为兄长的身份对周作人的爱深深的感动了我,鲁迅可以牺牲自己一部分的价值和追求来帮助弟弟,可以让自己整理翻译的书暑上弟弟的名字来发表,为了弟弟的生活费用支出,他本来可以再到日本研究几年的可他选择了归来,在弟弟回来之后,他又尽自己的能力尽量的把作人拉到自己身边来,此时的作人也跟哥哥一起奋战,一起译介外国优秀小说,探讨古文,特别在五四的时候与鲁迅一起举着思想启蒙的旗帜用文字表达着自己对中国的思考。

可寻路是痛苦和迷惘的,这之间的过程有两个人的互相支持其实也能挺得过去,但是后来恩怨终于发生了。

上面的叙述基本上可以概括书中的第一节到第五节。

书中提到了鲁迅与周作人的经历对他们性格及其创作的影响。

一个是在经历了沧桑世事之后依然选择了“入世”,这义无返顾的选择痛苦并夹杂着矛盾和怀疑,带着灵魂上的鬼气战斗着和生活着。

一个在没有经历过过多的困苦之后选择了“出世”。

在书斋里独自品味着人生,沉浸在书香气里怡然的探讨花草虫鱼,像个超脱的智者,可这种似乎与时代脱节的洒脱最终也使他走向了附逆的道路,令很多现代和当代的学者惋惜和为之悲哀。

但两个人同时又好象是都与现实社会相抵牾的现代知识分子,只不过一个是进取,一个是退到书堆里寻乐趣。

从人格精神来说,无疑鲁迅的选择是带有崇高意义的。

我很同意作者把这两个人所走的道路看成是现代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环境下走普遍的两条路,而且很多人似乎都没走好,也就是说没有坚持,很多现代的知识分子都随着大波逐流,可如果你不逐流你的命运又怎样呢?到了解放后,到了文革经历过五四的知识分子和没有经历过五四的积极分子一样的沉默了,不沉默的结局又会是怎样呢?我想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

可历史似乎又是这么的残忍和充满悖论。

书中书趣这一节我觉得是本书对我的新颖之处。

这一点我在很多文章中虽看到过,但好象都没有专门展开的论述,而且这里又是一种比较性的论述。

两个人都有很深的古文功底,
对外国的很多名著也是知晓并烂熟于心,但毕竟他们所关注书的领域还是不同的,像鲁迅就比较的喜欢译介弱小民族国家作家的小说,其旨意还是在反抗,而周作人则涉猎的范围更广且鲁迅都有点逊色于他,但其旨意还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苦雨斋里品味着书的乐趣。

鲁迅侧重魏晋汉唐文学的研究,而周作人侧重明末的文人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