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评价指导书

安全评价指导书

吉木萨尔县龙腾海加气站







编制部门:吉木萨尔县龙腾海加气站
2012年4月1日
一、评价组织
由加气站站长负责对公司进行安全评价。

主要评价人员由安全领导小组组成。

评价组组长:张红健(站长)
成员:王辉(副站长)
张玉新(专职安全员)
二、评价目的
确保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三、评价范围
公司确立评价范围为:加气站内的各类设施、各种作业活动、设备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包括地下储气井、干燥器、压缩机,供配电、仪表自动化等公用工程。

四、评价方法
公司采用了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和工作危害(JHA)分析方法。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S、L值取值方法
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等级分数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

停工时间
法规及规章
制度符合状

形象受
损程度
管理失控
5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
生产装置停工
3天以上
违法
加气站
影响
加气站管理
失控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10万元
生产装置停工
1天以上
潜在不符合
法律法规
加气站
影响
加气站管理
失控
3 需要去医院治疗,
但不需住院
≥2万元
生产装置停工
12小时以上
不符合公司
规章制度标

加气站
影响
加气站管理
失控
2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2万元
生产装置停工
12小时以下
不符合公司
规章制度
加气站
影响
其他小范围
的管理失控
1 没有受伤无没有停工完全符合无影响没有失控
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L)
等级分数偏差发生频

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识、
技能、经验)
防范、控制措施
5 每天发生、经
常发生
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
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无任何防范或控
制措施
4 每月发生偶尔按标准检查有,但只是偶尔执行或
操作规程规定不具体
不够胜任
防范、控制措施
不完善
3 每季度发生部分时间按标准
检查
有操作规程,
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
如个人防护用品
2 每年发生偶乐不按标准检

有、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
出差错
1
以往未发生、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按标准检查
有操作规程,而且
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
经验丰富,意识强)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注:偏差发生的频率是指危害、超过标准、偏差原因、失效模式发生的频率。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不可容忍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
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巨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
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
加强培训及沟通
1年内治理
4-8可容忍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一般不用考虑
但需保存记录
两种主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及填表说明
一、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1、分析的对象:一般用于设备、系统、场所、生产工艺或操作规程等的分析。

2、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人员通过列出对象的一些具体项目,基于经验的方法,对这些项目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和偏差的后果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中存在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等。

3、分析步骤:
1)将对象细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分析项目;
2)将这些项目填入SCL表,并填写每个项目的标准状态(要求的状态);
3)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每个项目产生偏差(偏离要求的状态)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目前偏差发生的可能性(偏差控制措施的完善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分析结果,得到L和S值(见后),乘积为该项目的风险度;
5)根据每项分析的风险度,采取相应对策,对其中风险度较高的,按部《隐患(缺陷)整改治理管理规定》,提出建议,落实整改,降低其风险度。

4、分析的注意事项:
1)为提高分析的科学性,一般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共同完成分析;
2)填写过程中,可以将主要构件、次要构件分开填写,对主要构件要重点分析;
3)每个分析项目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偏差,及不同的后果,应分开进行分析;
4)“标准栏”填写时不能笼统地以完好来表示,要有具体的内容;
5)“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按可能造成的较大损失来填写;
6)“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栏中的“防范控制措施”指的是硬件上的措施,如没有可划掉;
7)对风险度9以上的项目最好在备注栏填上建议。

二、工作危害(JHA)分析方法
1、分析的对象:一般用于作业过程的危害分析,包括任何如检修、操作、巡检、开停工等工作。

2、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将该作业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基于经验的方法,对每一步骤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该危害可以是对作业人员的,也可以是对生产设备的。

3、分析步骤:
1)首先将要分析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
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用说如何做;
2)对于每一作业步骤对作业者和相关设备、生产工艺等存在哪些危害因素(或者说是“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有跌倒、撞头、中毒、机械伤害等危险吗?他作业中容易发生什么疏漏,有什么会做得不到位吗?对生产有什么影响?会损坏什么设备吗?等等。

3)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这些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目前发生的可能性(危害防范控制措施的完善情况等)进行分析;
4)根据分析结果,得到L和S值,乘积为该危害因素的风险度;
5)根据每项分析的风险度,采取相应对策,对其中风险度较高的,按部《隐患(缺陷)整改治理管理规定》,提出建议,落实整改,降低其风险度。

4、分析的注意事项:
1)为提高分析的科学性,一般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共同完成分析;
2)应将工作的步骤尽量细化、具体化;
3)每个作业步骤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危害因素,以及不同的后果,应分开进行认真分析;4)“危害”栏要填写的是一个大概念的“危害”,包括任何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因素,包括作业人员本身的因素;
5)“主要后果”,按可能造成的较大损失来填写;
6)“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栏中的“防范控制措施”指的是硬件上的措施,如没有可划掉;
7)对风险度9以上的项目最好在备注栏填上建议。

六、风险信息的更新
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
---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有新项目
---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
---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加气站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