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流程控制及结果分析

血常规流程控制及结果分析


镜检率与漏检率
规则评估——找到符合自己质量目标的规则
推片率统计: 统计复检率和漏检率
规则统计: 统计规则的触发比例,让 调整规则更有方向性
假阴性列表: 明确假阴性是什么标本, 是否与质量目标冲突
201 5-629
三 血液形态学的重要性
形态学观察的意义
形态学检查是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是最简便、最特 异和最经济实用的常规检验方法,其临床意义:
应用流式网织红细胞分析仪对肿瘤病人在化疗 过程中的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类( MFR )进行动 态观察,结果显示: 1、化疗后骨髓明显受抑; 2、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时MFR网织红细胞的出现或升 高较白细胞达到2.0×109/L早6.5天,较网织红细 胞绝对值达到正常范围早14天; 3、评价网织红细胞MFR可作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 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
流程优化的核心问题 - 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下
报告时间 TAT
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哪一个环节是瓶颈?是什么?如何改进? 哪台仪器是瓶颈?是什么?如何改进?
复检率
科室规则与通用规则的差距?如何验证? 各仪器的复检率? 为什么存在差距?
人的能力
操作人员的复检率差异?谁需要再培训? 如何改善流程保障人员的复检率?
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
1.临床大夫要求复检和手工分类; 2.WBC、RBC、HGB、PLT:超过检测线性或
无结果; 3.仪器测试出现报警(如RL,WL等); 4.WBC,RBC,PLT直方图提示异常; 5.WBC∶<2.5×109/L或>30.0×109/L; 6.PLT:首诊低于或高于参考范围; 7.HGB:首诊低于或高于参考范围; ; 8.MCV:<65fl或>105fl (成人); 9.无DC结果或DC结果不全; 10.中值>=15%(三分类); 11.Neut %:>85; 12.Lym%: >60; 13.Mono%:>15; 14.Eoso%:>10; 15.Baso%:>5;
16.红系IP信息出现怀疑性报警; 17.WBC历史记录; 18.RBC大小不均; 19.任何计数结果伴PLT聚集报警; 20.除PLT聚集外的PLT和MPV报警; 21.出现IG阳性报警; 22.核左移阳性报警; 23.不典型和/或变异Lym:
首次结果出现阳性报警; 24.出现Blasts阳性报警;
六 疟原虫感染的RBC形态
寄生虫感染红细胞
三期六种形态(以间日疟原虫为例) 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49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 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
荧光桃红液(石楠红液) 尿素 10g 2% 荧光桃红 1ml 枸橼酸钠 0.25g 蒸馏水加至 100ml
巨血小板
巨大血小板
PLT 直方图异常
五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临床应用
* 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 * 检测原理、参数与图形解析 *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临床作用
对贫血疾病的鉴别 对肿瘤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16
存在问题
检验人员对形态学检验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很少观 察分析血涂片。
血涂片异常细胞报告的正确率较低; 对红细胞形态异常描述不足; 血液寄生虫识别率差。
17
问题的原因 形态学工作烦琐,实践经验性强,学术发展较慢,使部分工作人 员对形态学“不感兴趣”。 学校教学存在实验课标本不足,脱离临床,毕业生形态学检验基 础较差,存在“先天不足”。 专业职称的晋升重理论知识,忽视专业技能,自然造成专业技能 “无人问津”。
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红细胞参数
RBC:红细胞 HGB:血红蛋白 HCT:红细胞比积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 RDW-S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 RE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 H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M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L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IRF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 RET-HE: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冷凝集
红细胞冷凝集
37℃ 温育30分钟红细胞散开
重度脂血检测结果
假性红细胞减少症
(EDTA抗凝不良)
换用枸掾酸盐抗凝剂 红细胞直方图趋势正常
EDTAK2依赖血小板聚集案例
末梢血涂片染色
EDTA-K2 依赖血小板凝集末梢血涂片
对策:用不含EDTA的稀释液立即稀释样
本或换用非EDTA抗凝剂重新抽取样本。
与恢复的监测 对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监测
网织红细胞来源






网织红细胞 相关参数的临床作用
应用于贫血疾病的鉴别
对肿瘤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 制与恢复的监测
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监测
IRF-未成熟指数 应用于贫血类型鉴别
网织红细胞荧光参数的检测,是每个贫血 患者必须检查的项目,且也是贫血疾病诊断与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54
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
体的中央
55
从单机检测走向流程管理
仪器
规则设定 规则评估
操作者 日常管理
高质量结果
总结
要定期对流程进行评估,持续改进 科室的改进要从”仪器”、“人员”提高到“系统”
50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
51
未成熟裂殖体
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
52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
53
雌配子体
血小板参数
PLT:血小板计数 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MPV:血小板平均体积 PCT:血小板压积 P-LCR:大小板比率
血小板由产板巨核细胞生成
异常红细胞(碎片红细胞 ?)
综合MCV,RDW-CV 和RBC低鉴别线,以 及异常网织红散点图的信息,仪器显示 “Fragments“的报警。
血小板的直方图高鉴别线与直方图曲线 显交点抬高,仪器会报警提示血小板直方 图异常,同时发现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明显 左移,此均为破碎红细胞所为,并使PLT-I 法血小板假性增多。
注:凡是经手工计数,推片分类的, 要在检验报告备注处标明已复检, 并在相应记录本上做好登记。
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
1
国际41条复检规则为各实验室制定筛选标
准提供依据,是一个共性标准;
41条所得数据是从最先进仪器分析得来的
2
, 不代表普遍性;
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仪器的性能选择条款,
3
设计并验证自己的复检规则。
流程评估内容及目的
评估标需仪 器量、标本分配合理性
TAT分析,找到每台仪器、不同标本来源的流程问题
评估复检率
仪器复检率分析,发现各仪器的复检规则触发比例和执行情况 不同标本来源的复检率分析,提示复检规则的触发比例和执行情况
评估人员能力差异
人员标本量与复检率统计可分析人员的工作量和复检水平,有针对 性地提供相应形态学培训
利用流程改进筛选方法,减少人为主观性漏诊
血常规不合格标本分析
超时标本分析
干扰因素分析
末梢血标本分析
•分析送检科室
•分析超时时段 及原因
.
脂血 溶血 采血原因引起 的凝集
数量 人群 年龄
在网织红通道中,可以通过核酸染色法(PLT-O).将破碎 红细胞与血小板严格分开,并予以纠正PLT-I增多血小板 数。纠正机理为:由于血小板含有RNA成分,而红细胞没 有RNA成分,因此除了大小外,加上荧光信息, (PLT-O). 可以得到充分准确血小板测定,不受红细胞碎片的干扰 。
如果散点没有充分分开,需要通过涂片确认或人工计 数板计数确认。
对于血片的特殊发现必须咨询病理科专家或其 他的有血液形态学资格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审核。
四 仪器复检规则实例
白细胞参数
WBC:
白细胞数
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EO(#,%):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MONO(#,%):单核细胞绝对数、百分比
与计数、定量相关的检测 ---- 有质控、校准 与分类、异常细胞筛选相关的检测 ---无质控、校准,
难以控制质量
操作者人为因素
专业水平 责任心 经验 工作量 情绪
流程管理的评估与优化
目的
定期对临检流程进行评估 找到相应问题点 确定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
鉴别诊断最常用的敏感指标。
溶血性贫血病例
对肿瘤放化疗后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与恢复的监测
过去一直将白细胞数、粒细胞绝对值和血 小板计数作为骨髓移植、放疗、化疗恢复期 的观察指标,而这些指标易受移植后感染、 排异及长时间输入血小板等影响, 所测结果 有时不能准确反应造血系统实际情况。
现在发现HFR和HFR+MFR出现不仅能反映 骨髓造血活性,而且其出现或增高均早于白 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等常规指标,且不受 感染、排异和输入血小板的影响。
血常规流程的控制 及结果分析
北京世纪坛医院临检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