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阅读教材第6页,读图1-2-1,填出大屏幕上的有关地球仪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活动:
1.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2.拨动地球仪,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
3.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经线和经度
阅读教材第7页,找出经线的定义、方向。
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并能在图上找出本
初子午线的位置。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出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
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对地球仪各个部分的认知,增强理解。
通过探讨,锻炼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地球仪的作用。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半球。
(东半球)
课件出示思考题: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为什么没有选0 °经线和 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积极的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老师进行及时的点评。
纬线和纬度
阅读课本第8页,结合图1-2-6,找出纬
线的定义、方向。
让学生知道最长的纬线是哪条。
(赤道)
出示图片: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的赤道纪念碑。
让学生阅读图1-2-7,找出南北纬的划分
以及各自的范围、表示方法。
让学生读课本第9页,结合图1-2-8,找
出并掌握高中低纬的划分依据。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让学生通过教材明白东西经度的划分及范围。
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
(东经160度西经20度组成的经线圈)
经线纬线方向
长度
形状
经纬网
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结合图1-2-9,找出什么叫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图1-2-10,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北京的经纬度。
活动:
制作地球仪
在乒乓球、吹塑纸、橡皮泥、气球等材料中任选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等。
三、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课后活动。
四、课堂小结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点。
通过表格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小结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