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法规2009级学前教育专业业余大专班《幼儿教育法规》课作业题第三讲《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涉及的法律问题》28、什么叫学生伤害事故?答:所谓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或死亡后果的各类事故。

其概念中应注意的三层含义:1、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是学生。

2、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另:事故发生的地点不是辩断学校有无责任的依据)3、所谓人身损害,在法律上有特定的含义,通常是指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或身体权,并导致他人的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受到损害的事实或侵权行为。

2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即属于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故:1、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2、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3、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有关设备设施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30、为什么幼儿园是参照不是直接适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答:主要原因:一方面,幼儿园与其它类型的学校都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都应遵循共同的教育规律,且幼儿与中小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所以幼儿园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上与其他学校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和相似性。

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幼儿都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是一个非常低龄的群体这一实际,因此幼儿园及其教师对幼儿的保护的责任应更大,幼儿园的注意义务应更高,在幼儿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都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特殊性。

因此幼儿园是参照而非直接适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3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幼儿园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责任?答:(一)、学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

包括:1、设备、设施隐患造成的事故。

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

3、幼儿园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与要求而导致的事故。

4、幼儿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充分,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的事故。

5、幼儿园对教师的健康关注不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6、幼儿园组织学生参加不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导致的事故。

7、幼儿园对学生的特异体质关注不够导致的事故。

8、幼儿园对学生救护不力导致的事故。

9、幼儿园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的事故。

10、幼儿园搞创收活动不当导致的事(二)教师及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包括:1、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未履行管理、告诫、制止义务导致的事故。

2、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违反法定规范导致的事故。

3、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导致的事故。

4、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语言不当导致的事故。

如涉及以上两大方面的内容,幼儿园均要承担责任。

3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幼儿园在哪些情况下不要承担责任?答:《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幼儿园在属于学校职责范围外的其他伤害事故,学校行为无不当的,幼儿园不要承担责任。

情形如下:1、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事故。

(注10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特别是幼儿园和一般不存在“擅自离校”的问题,如离校,即为幼儿园失职。

)2、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限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宵校或者自行到佼发生的事故。

3、其他的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事故。

33、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有哪些?答: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一)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分为:1、责任事故(包括:意外事故第三方责任事故;混合型责任事故。

)2、意外事故。

3、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

(二)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分为:1、课堂上发生的伤害事故;2、课间发生的伤害事故;3、校外由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

(三)以事故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1、游戏型伤害事故;2、恶作剧型伤害事故;3、大型活动中的伤害事故;4、突发型伤害事故。

34、造成幼儿园责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论述应如何采取措施加以预防?(论述题)答:幼儿园责任事故主要原因有:1、设备、设施隐患造成的事故。

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

A、幼儿园门卫制度;B、教师课间值日护导制度;C、食堂卫生管理制度;D、宿舍管理制;E、值班制度;E、消防安全制度;F、安全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G、卫生保健制度;H、设备设施的管理维修制度;I、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J安全信息通报制度;K、车辆管理制度;L、幼儿接送的交接制度。

3、幼儿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充分,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的事故。

4、幼儿园对教师的健康关注不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5、幼儿园组织学生参加不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导致的事故。

6、幼儿园对学生的特异体质关注不够导致的事故。

7、幼儿园对学生救护不力导致的事故。

8、幼儿园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的事故。

9、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对幼儿的危险行为未履行管理、告诫、制止义务导至的事故。

10、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违反法定规范导致的事故。

11、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导致的事故。

12、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语言不当导致的事故。

针对以上责任事故的原因,我认为,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

如校舍、场地、公共设施、学具、教育、玩具、生活设施等方面,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另要常查、常修,检查有无存在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建筑特要进行及时的修复或拆除,确保硬件设施的安全。

其次,在管理方面。

如:自查学校的安全保卫制度、消防、设备设施管理等安全管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等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有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于存在问题的制度要及时采取措施——修订或完善。

如:门卫制度,对上岗人员需要符合岗位要求、懂得门卫管理的职责与要求,严格把关,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进校区,也防止学生无故离开校区;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对于食堂卫生管理如食物卫生、消毒、留样等一系列完整的制度的执行确保把安全工作保到百密而无一疏。

另在“软件”的管理方面——即“师资”,对于教职员工的管理也尽量做到人性化,对于所聘用的员工,确保体、心健康,岗前培训、岗前体检等,做到符合岗位要求并持证上岗。

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组织员工学习并执行,杜绝员工体罚或变相体罚等导致的事故。

总之,结合上述原因自查自纠,做好预防措施,相信会尽可能的把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幼儿在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35、什么是监护?什么是监护人?什么是被监护人?答:所谓监护是指由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其他合法权益等方面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

所谓监护人是监护过程中所设定的监督保护人。

被监护人是指监护过程中被监督、被保护的人。

36、你认为幼儿园是不是幼儿的监护人?法律依据有哪些?答:我认为幼儿园不是幼儿任何形式的的监护人。

幼儿园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法律关系,即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法律依据有:1、《办法》第7条第 2款:“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我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化人中共和国民事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把手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3、《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定学校的民事责任。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关系。

法律法规有关监护人责任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学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4日通过)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37、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哪几个?幼儿园主要适用的是哪一个归责原则?答: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幼儿园主要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即: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首先,从过错原则的内涵看:1、过错原则的性质是主观归责原则;2、它以过错为人身损赔偿责任的必备的构成要件;3、它以过错为责任构成的最终要件。

其次,在实践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要注意:1、责任构成:其构成要件是四个,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

2、适用范围:它适用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3、举证责任,过错原则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原则。

4、第三人的过错对责任的影响,即行为人只对自己行为的过错负责,不对第三人的过错所致损害承担责任。

5、过错对责任范围的影响,其过错程度与赔偿责任的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办法》确定了学校主要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来承担事故责任。

即《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损害衙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衙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可见过错原则是幼儿园适用的基本原则。

38、在幼儿园,存不存在幼儿“擅自离校”的问题?为什么?答:幼儿园内不存在幼儿“擅自离校”一说。

因为,幼儿园里的,依民法中称,均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幼儿园对幼儿具有“教育、管理、保护”三方面的责任。

从教育的责任来看,幼儿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新《义务教育法》第24条第2款:“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从管理的责任看,首先学校应本着“善良人管理的注意义务”进行管理;其次,因幼儿园里的幼儿均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管理因是直接管理。

从保护的责任看,新《未成人年保***》第22条、23、24、26条中,均强调了幼儿园安全管理。

《办法》第五条处级二款规定:“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