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方面的十个提案提案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写字教育的建议1、案由: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这应当是中国教育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从教和学写字开始的。
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衰败的最重要的载体。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
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
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写字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写字状况令人担忧。
目前,写字课普遍被取消,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写得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抽查10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
有的学生被抽查时自己读自己的笔记本时竟辨认不出来。
2、建议:由教育部出台文件,规定:(1)在全国中小学把写字课列入正式的课程表。
(2)在日常考试和中考(笔试)时,对卷面书写状况和水平至少安排一定的分数予以评定。
高考的作文也要把卷面书写作为标准之一。
提案二:关于加紧制定《学前教育法》的建议1、案由: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人的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奠基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把为贫困儿童提供科学的学前教育,作为政府优先发展的领域,纷纷加大投入,实施了学前教育的国家行动。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投入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父母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甚至是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
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期待进入收费低廉、办园规范的幼儿园,广大城市家长对幼儿园的办园形式、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
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家长对提供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的呼声和需求更加高涨。
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缺乏法律的权威,其内容也无法解决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随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
因此,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2、建议:进一步加快幼儿教育立法进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
通过立法,明确以下问题,以使幼教事业发展和办学行为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
明确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独立阶段(2)政府责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实际承受能力,重建学前教育的发展机制。
形成普遍的政府投入与家长交费的经费分担机制,体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
(3)明确学前教育国家标准,以及标准的动态更新机制。
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筑、设备、设施、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并确立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动态更新的机制。
(4)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条件保障。
大幅度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在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中的比例,明确财政拨款在公办幼儿园成本中的最低比例,财政设立单独列支学前教育事业经费。
形成普遍的政府投入与家长交费的经费分担机制,体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
适时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5)对幼儿园编制做出规定。
明确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和办法。
(6)关于前教育的管理。
明确幼儿园的审批权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使,禁止工商、民政等部门审批民办幼儿园。
新建幼儿园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各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县级要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负责学前教育的管理。
提案三:农民工子女就读难,应发放全国通用教育券1、案由: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持续增长,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难问题凸现,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迟福林说,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流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流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但在实际执行中,流入地政府承诺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之后,往往会出现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的“盆地效应”。
对此,要针对流入地和流出地义务教育经费衔接困难的问题,实行义务教育全国通用的教育券制度。
2、建议:学生流动到哪里,就将教育经费带到哪里。
如果国家为每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发放教育券,农民工子女可以凭教育券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就学。
迟福林同时建议,要在农民工流入地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降低民办学校准入门槛,采取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义务教育的供给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帮扶力度,在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以降低其办学成本。
提案四、流动群体子女应就地高考1、案由:特殊流动群体子女,应该允许其就地参加高考,而不是再回到户口所在地。
“高考移民”不要一刀切,还需区别对待。
我国的高考,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录取分数、考试内容、录取人数三个方面。
于是,就出现了部分考生在高二或高三时,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也就是所说的“高考移民”,实际上,也是一种“高考投机”。
“针对‘高考移民’,国家出台了一项办法,即任何学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去高考。
”该措施确实起到了根本性的效果。
但是,随着国内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这种“一刀切”又引发新的问题。
这批人在流动的过程中,如果在外地长期工作,就有可能把孩子一同带走,所以,很多孩子实际上是在异地读完了初中、高中,甚至包括小学阶段。
这种情况下,这批特殊的学生面临高考时,再让他们回到户口所在地,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两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环境都有极大不同,这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成绩。
所以,这些人再按“高考移民”的政策去对待,显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2、建议:进行一下调整,给予特殊流动群体子女就地高考的待遇。
提案五:应在中小学教育中纳入节日文化内容,提高国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1、案由:中国目前的传统节日庆祝内容缺乏精神内涵,民众对一些节日的意义不够了解,中国是节日大国,节日是人民生活中的高潮,但存在的问题是:年轻人缺乏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传统节日在新时代下缺乏新形式和新内容;现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主要还是政府行为,缺乏民众和民间组织的自觉参与。
他建议,要通过借助媒体宣传引导、推进节日读本进入中小学等形式努力让公众温习传统;要改良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大众心理相契合,不断创新丰富传统节日文化。
2、建议: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要提高节日文化质量,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改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组织节日慈善活动。
舒乙则强调,要强化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节日文化。
(1)根据现代社会特点,深入研究中国城乡不同群体的节日需求。
(2)认真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打造既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又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节庆文化。
(3)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共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4)是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促进世界各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提案六:取消现行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规定1、案由:中小学义务教育在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同时,出台了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规定。
此规定看起来好像是节约了国家资源、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存在着五种弊端:(1)是剥夺了学生对课本的处置权。
循环教材使用规定:“不得在书上涂改、勾画、书写,不得折叠书角,保证教材干净”等。
可是学习时边学边勾出重点、难点、疑点,迁移的知识和心得批注,这样学习才更有效率。
教材循环使用,是对学生学习权的不尊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至少会让他学习效率降低。
(2)在教学实践上,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有舍本逐末之嫌。
“温故而知新”,知识需要复习、升华拓展,而这要依托于课本。
现行循环使用制度下,一般课程结束就将书收回去了,学生何以复习提升。
甚至有的学校为了确保书籍“干净”,采取的是“上课才发书,下课就收书”的做法。
(3)在费用开支上,并没有减轻学校和学生的负担。
因为有不准在书上批注、在课程结束后要收课本等方面的规定,不少学生不得不在该学科之外准备笔记本,还要另购参考书,有的干脆另外买一本教材。
作为教师,要使用循环教材上的习题和重点知识,只得复印给学生。
作为学校,教材循环使用需要消毒、统计、清理破损、买专柜保管等等。
由此可见,循环教材在实际操作过程上反而增加了师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4)是在教材卫生上,难以真正确保教材干净卫生。
教材循环使用虽然有消毒要求,但各校在具体处理时,难以一页一页或各方面彻底消毒,一般是一学期结束时才消毒。
还有的老师为了确保书的“干净”,实行每节课上课发下课收,难保平时就无病菌交叉感染。
(5)是在教学内容变化上,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教学。
有的教材内容每年都有些微调,有的是知识顺序调整,有的是内容增删。
这些情况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也应随之调节变化。
加上前后两届学生人数也在变化,在一个班上,往往会出现两种版本的新、旧教材,教师在教学指导上调整困难。
2、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调研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认真研究和论证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科学性。
取消现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做法,增大政府投入,确保中小学生每期免费使用新教材。
提案七:中小学课间休息能否延长5分钟1、案由:教学楼越来越高了,学生们走上走下来不及了。
课间休息了,同学们要到操场上参加课间活动,还要上厕所,可是教学楼越来越高了,10分钟有点不够了。
根据国家规定,小学最高四层,中学最高五层,而有不少学校已经是五层以上。
由于学生学习的场所离地面越来越高,加上还要去厕所,再也没有多少时间到操场上活动了。
从五楼下来走到操场,再从操场返回五楼,即使是成年人,没个三、四分钟也完成不了呀。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正年年下降,教育部门也正在千方百计地鼓励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而现在缺的是时间。
2、建议:增加的5分钟,可以将45分钟的课堂时间减为40分钟,也可以延长学生在校时间。
提案八: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实行免费1、案由: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还有大批来自农村的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无法接受到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