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②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但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⑶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⑷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4、 2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侵略、文化奴役。
⑵危害: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大量丧失, 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 列强在华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传教士犯罪活动猖狂。
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①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 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②三元里人民的抗争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各地人民为反抗英、法和沙俄的入侵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④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斗争。
⑤ 19世纪 60至 90年代各地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
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3、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①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大量丧失,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半封国家;经济上,列强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在华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②从客观上说, 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发展也起了一定客观作用。
中国的大门从此被打开,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列强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科技传入中国。
但这决不是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愿望5、 4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教训。
①农民阶级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颁布了《田朝田亩制度》 ,平分土地;后期,洪仁玕制定了《资政新篇》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失败了。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革命思想、革命纲领、革命计划。
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 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教训: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②地主阶级的自救 ------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 部分地主阶级提出了“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新式海军,新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失败原因:只凭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这种“移花接木” 的做法是肯定要失败的。
教训:地主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③资产阶级上层的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主张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兴办新式学堂,发展新思想。
失败原因:维新派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教训: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5从其失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 领导这场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所致。
他们缺乏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策略, 并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涣散,派系纷杂; 他们没有依靠和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 只依靠少数人孤军奋战; 他们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武装, 而只是争取新军和联络会党。
这样,虽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固,最终宣告失败。
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完成。
6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①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必然结果。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斗争发展的需要(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由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转变的需要③论战中,实验碰壁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⑤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态度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
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
7、论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使辛亥革命失败以来连续几年的低潮结束了。
新的革命高潮以雷霆万钧之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给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②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并在运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与壮大。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并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8及其历史必然性。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代表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便焕然一新了。
必然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工人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干部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高了工人的觉悟性。
组织基础:各地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9过程及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探索历程:三大起义的失败表明苏式的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开始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 建立革命根据地,至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确立。
新道路理论的内容:①必须建立一个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
③必须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
④必须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⑤根据地的波浪式推进和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
⑥ (可能性首先,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其次, 红色根据地的发生和存在是由于中国经过了大革命, 有些地区受过民主革命的影响。
10何提出的?① 1938年 10月毛泽东历史性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②20世纪 30年代前后,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和机械搬用的现象严重存在, 对中国革命的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严重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机和活力, 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错误 , 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
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抗战开始后, 如何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中进一步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 并在应用和斗争中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和把中国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内在要求。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其在现实中的展开, 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质的飞跃。
1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 1935年 1 月 15日至 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占有决定地位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
此后,中国革命就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12、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战争防御阶段:①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成为抗战主力, 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 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第二,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虽不是主战场, 但它进行的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钳制了大量敌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创建了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战争相持阶段:①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1年以后, 侵华日军转移其主要兵力扫荡根据地巩固占领区,至此,抗日战争的重担完全落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 解放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抗战, 成为抗战胜利的台柱子和生力军, 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