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晶体的结合
极性分子的相互作用
两个相互平行的电偶极子的库仑势能可以求 出:
ur
1
40
q2 r
r
q2 l2 l1
q2 r l1
q2 r l2
ur
q2
40r
1 1
1 l2 l1
1 1 l1
1 1 l2
q2l1l2
1 2
N i 1
N j 1
' 4
rij
6
rij
12
N 2
N j 1
'
4
rij
6
rij
12
说明:金属晶体中,价电子不再属于个别 原子,而是为所有原子所共有,在 晶体中做共有化运动,或者说金属中 所有原子都失掉了最外层价电子成为 原子实(离子实),原子实浸没在 共有电子的电子云中,金属晶体的 结合力主要是原子实和共有化电子的 静电库仑力。
4. 范德瓦耳斯键和分子晶体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瓦耳斯力)分为三种:
配位数小,4 特点:
1)饱和性(一个原子只能形成一定数目的共价 键。)
2)方向性:原子只在特定的方向上形成共价键。 3)熔点高、硬度大、导电性差,结合能大 约为800kJ/mol。
饱和性经验公式:当原子的价电子壳层不到半满 时,所有的价电子都未配对,共价键数目与价电 子数相等。N=n(N为价电子数);当原子的价 电子壳层不满但超过半满时,形成的共价键数目n =8-N。
二、晶体的内能
设晶体内i,j两原子的间距为 r,ij 它们的
相互作用势能为 u,ri晶j 体内原子总数为N,
原子i与其它原子的相互作用势
能
ui
,N
' u rij
, j晶体i 的总能量
j 1
(总相互作用势能)为
j 1
U r
U
U
0
0
R RR0
V V V0
得到:
2U V 2
V V0
2U R2
R R0
R V
2
R R0
3N
1
R02
2
2U R2
R R0
R02 9V02
2U R2
R R0
平衡状态时体积弹性模量:
K
V0
1N
1N
2 i1 ui 2 i1
N,' u
j 1
rij
N 2
N
'u
j2
r1 j
说明:
忽略晶体表面和晶体内部原子对能量 贡1献区别
2是因为 u 和rij 为u ir,ji j两原子的相互
作用能,被考虑2次。
总相互作用势能近似为晶体的内能。
三、晶体性质与内能关系
3)体积弹性模量:K
1 k
V
P V
a)绝热近似条件下(T=0k)晶体对外做功,对外
做功等于内能减少,
即
PdV
dU
P
U V
;T 平K衡 V状 态V2U2
T
下晶体的体积弹性模量
K
V0
V2U,2 T其V V中0
1)静电力(葛生力):极性分子中的固有偶极矩产 生的力。
2)诱导力(德拜力):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矩与非 极性分子的诱导偶极矩之间的作用力。
3)色散力(伦敦力):由非极性分子中的瞬时偶极 矩产生的力。
范德瓦耳斯键:由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其结合成晶 体的键。
配位数:12或8
特点:结合能小,熔点低,硬度小,无方向性和 饱和性
为V0平衡状态下晶体的体积。
b)设有一晶体体积为V,共含N个原子,最近
邻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原胞体积为 v ,引
入晶体结构参量
v V
R3 NR3
(如对于面心立方:
2,求K=?
2
v a,3
4
a, 2R
2U V 2
V
U V
V
U R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2.1 晶体的结合类型 §2.2 结合力的一般性质 §2.3 分子晶体的结合能 §2.4 离子晶体的结合能
§2.1 晶体的结合类型
一、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对电子束缚能力大小)
原来中性的原子结合成晶体时,除了外界因素如压强、温 度影响,内因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作用,所以晶体的 结合类型和原子电性有关。
晶格节 粒子间
物理性质
举例
点粒子 作用力 熔点 硬度 导电性
离子晶 离子 离子键 高
大
好 氯化
体
钠
原子晶 原子 共价键 高
大
差 金刚
体
石
金属晶 原子 金属键 高
大
好铬
体
离子
低
小
钾
分子晶 分子 分子力 低
小
差 惰性气
体
体分子
5. 氢键和氢键晶体
氢键:在氢键晶体中,氢原子可以同时与 两个电负性很大且原子半径较小(O,F, N……)的原子结合,称为氢键。
1.结合能:自由粒子结合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或者 把晶体离解为自由粒子所需要的能量。
Eb U r0 U0
2.内部参数的计算
1)晶格常数(一般为晶胞边长):
u r
r
0 r0 a
r r0
2)压缩系数:单位压强引起晶体体积的变化
k
1 V
V P
T
7. 晶体的结合类型与原子电性的关系:
原子结合成晶体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原子对价电子的 束缚能力。
当电离能较小的同种原子形成晶体时价电子
易脱离原子,形成金属晶体。
当电离能较大的同种原子形成晶体时易生成共 价键。
Ⅷ(惰性气体元素)只能形成分子晶体
两种原子结合:如果电离能差别大易形成离子 晶体,如NaCl;如果电离能差别不大(但E大) 易形成原子晶体;如果电离能差别不大(但E小) 易形成合金。
• 引力:异性电荷之间的
库仑引力
(a)
f (r)
• 斥力:
1)同性电荷之间的库仑 斥力
r0
2)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 rm
(b)
的电子间的斥力
3.两个原子的相互作用势能和作用力
f r u r
r
当 r 时r0 ,
f
r0
u可r以 求出0 r
r0
;
r r0
f r
电负性
对电负性有不同的定义,一般用 E0 0.18E1 E2
单位ev。
说明:①取0.18是为了使Li的电负性为1;②电负 性变化规律:同一周期内的原子从左到右电负性 增大;同一主族由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小。
电负性可以综合衡量各种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 性,一般电负性小的是金属元素(<2.0),电负 性大的是非金属元素(>2.0)
2 0 r 3
P1P2
20r
3
P2
20r
3
r
r
r
二、极性分子晶体与非极性分子晶体的结合能(诱导 力)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靠近时,在极性分子 偶极距电场作用下导致非极性分子的极化,产 生诱导偶极距。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在诱导力 作用下变成了极性分子。这就类似与上面公式。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相互作用
2N
A12
R
12
A6
R
6
其中R:原子的最近邻距离,则 r1j a j R
3.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金属键:由(带负电)电子云与沉浸在其 中的(带正电)原子实之间的库仑作用而 形成的键。(说明在下一页) 配位数:1)面心立方堆积(Cu,Ag) 六角密堆积(Mg,Zn),12 2)体心立方。(Li,Na……)8 特点: 1)无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要求排列 紧密,势能最低) 2)导电、导热性好,结合能较大,为 200kJ/mol。熔点高,硬度大。
电离能: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必须吸收的能量。 (说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升高;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离能依次减小。) 电子亲和能: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所释放
的能量。 (说明:①原子半径越小,电子亲和能越大;
②亲和过程不是电离过程的逆过程) 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的过程不等于+1价离子获得一 个电子的过程。
冰(H2O)
特点:
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键能较弱。
6. 混合键:实际晶体中多种结合类型同时存在。
石墨:
同一层是用共价键结合(一个C原子以其最外层 3个价电子同最近邻的三个原子组成共价键结 合)。
另一个价电子则比较自由地在整个平面层上活 动,具有金属键的性质。
层与层之间主要靠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矩相互作 用而结合。
r0
nB mA
nm
f r
2u r
0
r
r 2
r 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