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教学大纲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教学大纲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0907013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单位:基础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生活与物理学是我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具有应用性特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判断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简要概括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2)本课程都讲什么内容?(3)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2.重点与难点:重点: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难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从现代生活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四个个方面拓展延伸,结合学校实际,介绍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才能学好本门课程。

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有个全面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第1讲现代生活中的质点力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质点力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第2讲现代生活中的刚体力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刚体力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第3讲现代生活中的流体力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流体力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第4讲现代生活中的热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热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六)第5讲现代生活中的电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电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七)第6讲现代生活中的磁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磁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八)第7讲现代生活中的电磁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电磁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九)第8讲现代生活中的振动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振动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第9讲现代生活中的波动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波动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一)第10讲现代生活中的光学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光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二)第11讲现代生活中的力与电(机电等、小综合)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力与电、机与电、声与光等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三)第12讲现代生活中的光与电(热电等、小综合)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光与电、热与电、热与光等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四)第13讲现代生活中的物理学(一)(力光电、声光电等、大综合)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力光电、声光电等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五)第14讲现代生活中的物理学(二)(力热电、热光电等、大综合)1.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2)实例与解析(3)拓展与梦想2.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例与解析难点:拓展与梦想3.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力热电、热光电等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十六)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写出学过本课程后都有哪些感想、收获、体会或提高?今后有哪些设想、梦想、打算、创新、发展或其他等。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本课程采用开卷笔试考核方式,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随最后一次课)。

2.考试成绩构成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等)(30%)3.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考核题型为小论文形式,不得少于800字。

命题依据大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六、参考教材[1] 尹国盛,杨毅.大学物理(上册)(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尹国盛,彭成晓.大学物理(下册)(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尹国盛,杨毅.大学物理基础教程(全一册)(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尹国盛,张伟风.大学物理学(上册)(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 尹国盛,顾玉宗.大学物理学(下册)(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6] 尹国盛,黄明举.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尹国盛,顾玉宗.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马文蔚.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漆安慎,杜婵英.力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 蔡伯濂.力学(第1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2] 秦允豪.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钱尚武,章立源,李椿.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14] 梁灿彬.电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6] 母国光.光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 赵凯华.光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 钟锡华.现代光学基础(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20] 姚启钧.光学教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七、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我校公共选修课,具有应用性特点,无先修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