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1)《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纲 (10)《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16)《电机变压器》教学大纲 (28)《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0)《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45)《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教学大纲 (51)《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9)《》实验教学大纲 (64)《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72)《钳工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79)《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86)《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91)《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97)《变频与直流调速》教学大纲 (100)《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103)《管路拆装》教学大纲 (106)《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110)《触摸屏应用技术》教学纲 (112)《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15)《焊接技术》教学大纲 (119)《机电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24)《公共礼仪》教学大纲 (129)《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135)《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14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行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身心健康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职业生涯需要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4、专业理论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工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原料药原料准备、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加热、制冷、蒸馏、萃取、吸收、结晶、干燥、包装等单元操作,同时涵盖部分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等。
5、操作技能培养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还能从事技术引进、产品开发、试验研究及相应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3、周数分配本计划适用招收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体检及入学测试成绩合格的人员。
学制4年,总周数80周,其中教学62周(含企业顶岗实习),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考试8周,公益劳动及机动8周。
四、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五、主要课程设置和要求1、电工仪表与测量本课程按照电工测量对象的不同,介绍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相位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深刻了解电工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电工参数测量。
2、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和电容器、磁场和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与控制、非正弦周期电路、过渡过程等。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和电容器、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与控制、非正弦周期电路、过渡过程等特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相关电路知识。
3、电机与变压器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动机与变压器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熟悉常用电动机绕制、拆卸、仪器仪表的使用,电机与变压器一般常见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培养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的基础。
4、机械基础常用机构、常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法、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等知识。
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区别,各种机构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牌号的含义及应用等,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掌握轴系零件的应用知识。
5、数控加工工艺学讲授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运动传动原理、机床分类。
典型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的性能、典型部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与调整方法、数控机床位置精度及其检测和调整的基本知识。
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专业课程。
主要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与处理、数控加工刀具选用、常用编程指令与操作规程。
培养学生将工艺设计技术与数控系统功能有机结合的工作能力。
6、安全用电是电类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是与生产、生活高度结合的专业理论课,是从技术理论课、基础理论课走向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基础和纽带。
《安全用电》是保证现代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为培养高质量供用电专业学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介绍数控机床常用传感器,测试系统的组成及选用原则,机械动态测试故障分析中所需的知识和一些典型参数的测试方法,测试信号的时域、频域的描述、分析和处理方法,测试装置与被测对象的静动态特性及评价方法。
8、工厂电气控制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9、电子是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原理图及印刷电路板图的编辑、输出、网表生成、检查、分析,打印及建立新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库等。
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可以独立实现手动和自动布线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为今后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10、工业企业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经济管理、班组管理及药政管理知识。
11、钳工是源于基本钳工知识对本专业的必要性。
作为技能应用型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必然要遇到维修、维护所用工具、器械或者在操作设备过程中用到相应的钳工技能,作为基础性的技能需求,本专业学生应该对此给予一定程度的掌握,通过实训应取得就业资格证书。
12、电工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电工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电力拖动控制与技能训练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构成、基本运行及工作原理。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厂供电,后续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化工机器、机床数控技术。
14、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路部分、数字电路部分,理解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工作原理,学会分析基本模拟、数字电路。
15、变频器与直流调速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使学生深刻理解通用变频器的基本功能含义,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编程、操作方法,了解专用变频器的工业应用,培养学生在变频器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维修能力。
通过实验及实训,培养学生检索电气技术资料的能力、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实用设计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紧跟变频器发展的最新进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型号、新应用领域的有关内容。
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6、液压与气动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系统、气压传动基本概念、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及系统。
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熟记液压元件、掌握液压基本回路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液压基本回路、了解气压传动基本概念、气动元件、学会分析气动基本回路及系统。
17、管路拆装本课程根据化工生产中管道工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扩展设置各项目任务,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练习查找资料、制订项目任务完成的计划方案,经过具体实施环节完成课程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工生产中化工管道操作的具体技能,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西门子S7-200,概述、基本指令、顺控指令及编程、功能指令、步进、伺服电机应用、模拟量处理及控制、及组态软件应用、通讯设置、故障诊断、综合应用及训练.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可编写较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同时学习触摸屏,步进电机,为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改造工作打下基础。
19、触摸屏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需要。
该课程的可设使学生能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自动控制技术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些工程实例、熟悉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再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