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A.宗族利益不同
B.治国思想不同
C.两国传统不同
D.直接目的不同
5.战国时诸国的变法使基于血缘关系的贵族世袭制逐渐被基于君主意志的军功官僚制替代,权力的天平偏向了君主一方。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礼乐秩序逐渐崩溃
B.士族阶层迅速崛起
C.官僚政治最终确立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6.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19.1827年,23岁的贝蒂,哈里斯在婚后没多久就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煤矿我到了拖运工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从坑底把煤拖到地面上来,之后这些煤成为蒸汽机的燃料。
哈里斯在腰上缠上厚厚的带子,一根链条钩在腰带上,另一头连着煤车,她就这样把煤车拉过坑道,很多时候还要用手和膝盖在地上爬行,甚至在怀孕的时候也不例外。和她一起在煤矿工作的还有其他6名妇女以及6个孩子。他们忍受着艰难困苦和残酷的剥削,工资少、地位低,腰带和链子经常磨破他们的皮肤,因为动作慢而遭殴打更是雪上加霜。....2.小时的工作,只在中午饭的时候休息一一个小时,吃面包和黄油,这让她精疲力竭。37岁那年,拖了14年煤的哈里斯承认,“我身体不行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工作了”。
材料四: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A.“我要让国家重新恢复尊严……我要让我的国民充满信心,成为世界的楷模。”
B.“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C.“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D.“摆脱了农奴制依附关系的农民可以享有农村自由居民的各种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国际育才中学2021年高二年级3月月考卷
历 史
本卷共20题,全卷100分。试卷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陶片放逐法实施及其作用的掌握。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俩人改革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①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方案,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后世封建王朝延续,②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冲击了贵族的特权,因此二人变法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贵族的特权,③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实行“燔诗书而明法令”,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因此商鞅变法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史料的主要观点,并评价两则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相同点。
18.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 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俄国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1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B.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
___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贝蒂哈里斯成为煤矿托运工的时代背景。(6 分)(2)从“时代与个人”的角度,指出贝蒂哈里斯为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出路。(6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吕思勉《中国通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黄仁宇
据上述材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月月考参考答案
1.D
2.B
【详解】
“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故选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允许所有公民参加,其运行机制中没有对英雄人物的提防措施,排除A;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因此其并不提防英雄人物,排除C;克里斯提尼改革中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这不能提防英雄人物对民主制度的威胁,排除D。
——摘自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二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建立共和制国家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下列文件内容与上述历史叙述相关的是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讲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是
A.通过加税来增强国家财力
B.用改革经济来操纵国事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册府元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9.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
A.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B.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
C.军事实力明显有所增强
D.各地修治许多水利工程
10.《文献通考》载:“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此内容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魏书·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隋书·食货志》
A.设立公民大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实行五百人会议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是古代历史重大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①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
③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贵族的特权
④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之征”;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引自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清代的法律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