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工专业3+2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工专业3+2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盖章)2014年7月目录第一部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30201二、招生对象初中生毕业生三、学制与学历五年制,专科四、就业面向面向各类大、中小型化工类企业及其相关行业,主要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一线技术操作、工艺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参与化工产品分析检验工作、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化工安全防护管理和化学品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化工设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规划、管理、标准、监督、检测、技术咨询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熟练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事化工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人才培养规格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化工单元操作、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工业分析检测及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各单元的基本操作及工业分析检测等基本技能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表1.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知识结构(2)能力结构表1.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能力结构(3)素质结构表1.3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素质结构六、职业资格证书表1.4 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七、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要紧跟化工行业技术发展,系统分析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素,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充分以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群所涵盖的学习领域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相关考核要求,设计具体的学习课程。

针对应用化工技术职业岗位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并实施项目课程。

组织现场工程技术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并对专业的知识能力层次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形成了应知知识和技能,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整体,形成以岗位为基础,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5所示。

表1.5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三)课程体系设置依据化工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经过论证,形成了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表1.6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课程体系(四)进程安排表1.7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教学进程安排(五)核心课程基本内容简介通过对化工行业企业标准和应用化工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的分析,确立了四门核心课程,分别为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单元操作、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及工业分析,其基本内容介绍详见下表。

表1.8化工机械与设备表1.9 化工单元操作表1.10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表1.11工业分析八、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1 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按照企业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在教学上突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做”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了解任务→学生自主策划项目计划→师生共同分析计划→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项目完成情况检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教学流程。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而不是以“灌”为主,让学生主动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研讨教学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比如在方案的确定、工艺的制定、故障原因中,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从别人或别的小组获取不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人,提高学生交流思想、看法和协作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在角色扮演法的使用中,安排真实工作任务,教师统领全局,类似于车间管理人员,小组长管理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类似于企业里的班组长,教师下达任务书,再由小组长协调组内的具体分工、人员分配、工具设备使用、方案的确定等工作,使学生的实训过程与工厂的实际工作保持一致,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使适应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面。

(5)现场教学法在实训场所、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控制系统的现场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便于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知识点。

(6)案例教学法针对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达到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教师传授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自主、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习,使学习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多媒体教学法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等手段充实了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的应用,解决了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其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手段(1)由仿真到真实、由简单到复杂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Auto CAD绘图软件掌握化工设备的基本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效果明显。

(2)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授课课件、动画、录像等,使教学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复习。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绘图过程,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教学组织形式以“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将传统的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场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来设计教学活动,结合具体对象和模型,边讲边练、边学边做,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评价、考核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任务考评)、阶段考核(情境考核)及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核重要性。

过程考核为开放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考评,注重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鼓励同学间、小组间的相对评价和适度竞争:既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的作用及进步情况;终结考评由教师进行考评,注重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行动完整性。

学生成绩组成=过程考核成绩60%+阶段考核20%+期末考核20%。

过程考核由组员评价(占过程考核的40%)和小组评价(占过程考核60%)两部分组成。

1 工作任务评价(60%)每一个工作任务都以工作成果及完成的任务符合度进行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提出自评成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教师对工作任务的成果进行逐项分析,哪些工作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何改进?并将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等纳入考核指标,具体权重可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内容、难度确定,工作任务考评占总成绩的60%。

2 阶段评价(20%)针对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阶段性测试,通过提炼工作任务中的重要知识点,实现知识应用中由工作知识的针对性到知识应用的普适性之间的迁移,把握应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阶段评价由理论考试及实践考试组成,各占50%。

其中理论考试注重课程知识点的考核,实践考试包括实际动手能力,绘制化工设备图样。

3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20%)学习任务过程评价中,确定了知识目标考核、技能目标考核和态度目标考核三项合一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依据多项工作任务的《评分标准》及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具使用、操作技能、存在问题、阶段性作业、结果展示、讲解交流、组织纪律等进行专业能力综合考核。

4 评价标准表1.12 学生成绩评价表九、毕业要求(一)学分要求:毕业学分要求(二)取证要求:本专业要求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十、学习深造建议本专业毕业后,可以采用以下渠道接受更高层次教育:1.专转本:升大二、大三后,经由学校和教学系推荐,可进入省规定的本科学校续读,并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

2.专升本:取得专科文凭,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取得学籍,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

第二部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3+2)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一)指导思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经济转型,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基本思路1、基本思路: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为任务,提出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以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

2、调研内容:(1)了解南昌及周边市场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前景,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2)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3)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4)掌握同类型院校教学与学生就业情况,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组织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行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现况、方向以及存在问题和人才需求情况;企业调研:筛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调查企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搞清楚对人才质量及规格的要求;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了解初始就业岗位、岗位变化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与专业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同类型院校调研:了解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置、学生人数、教学情况、就业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