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Array右图是人类早期区域文明分布示意图,回答1-3小题。
1.下列关于人类早期区域文明说法有误的是()A.从文明类型来看,AB属于海洋文明,CDEF属于大河文明B.B地区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民主制度达到全盛C.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是C地区典型的文明成就D.D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 E地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列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A.甲:“我是一名祭司,整个国家唯我独尊”B.乙:“本国王把持国家军政大权,但与武士同属第二等级”C.丙:“我是一个家缠万贯的大商人,金钱就是我身份的象征”D.丁:“我很苦恼,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3.E区曾诞生了世界性宗教,下列关于该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宗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古兰经》是其根本经典B.该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C.阿育王派僧侣大力弘扬该宗教,形成东传、西传两条传播路线D.西汉末年,该宗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日后我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一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三国两晋南北朝5.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6. 右图是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形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西周时期形势图,实行分封制,巩固周天子的统治B. 反映了春秋时期形势图,其中②为“五霸”齐桓公封地C.反映了战国时期形势图,其中③为“七雄”的秦国D.反映了东汉末年形势图,地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7.郭沫若:“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这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A.“富国强兵”的改革风潮 B.“一统天下”的兼并浪潮C.“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典 D. “休养生息”的治世局面8.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非攻” B.“无为”和“自然”C.“仁”和“礼” D.“法与时移”和“中央集权”9.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这个家庭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两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一名男奴和一名女奴。
根据当时的制度,这个家庭可以投的票数是()A. 4票B. 3票C.2票D.1票10.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11.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A.基督是救世主 B.国王软弱无能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高于王权12.下列哪一项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A.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入欧洲B.创造并传播了0~9十个数字符号C.传播了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建筑风格D.将古希腊、罗马及印度著作翻译并保存,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13.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之所以称秦皇汉武为“二十四朝之皇帝”,因为他们都()①是开国皇帝②重视统一思想③重视巩固北方边疆④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假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不可信的()①朋友送了我一本《齐民要术》②今天朝廷用小篆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我用秦半两买到了葡萄和核桃④我下个月送我儿子去太学读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1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罢黜百家 D.无为而治16.汉朝中期以后,诸侯王“食邑最多不过十余城”,有的甚至生活拮据。
主要因为()A.豪强崛起,威胁诸侯 B.皇权监国,诸侯收敛C.黄老思想,诸侯无为 D.武帝推恩,诸侯削弱17.从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①华佗发明“麻沸散”②揭竿而起③七国之乱④昭君出塞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8.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关注。
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19.文物就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能够反映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是( )①司母戊鼎 ②“五禽戏” ③黄帝内经 ④云冈石窟大佛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0.历史时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历史”,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孙权称王 ③西晋建立 ④蜀国灭亡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21.秦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2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2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 .北方战乱频繁C .南方经济发达D .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2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 .这一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向南方地区的转移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C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D .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25.右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作用是( )A.为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26.【历史诊断】走进历史,那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和一件件鲜活的历史事件扑面而来。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有很多感悟。
八年级某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历史小论坛,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内容,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判断并说明理由)(9分)1.“大化改新”是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标志日本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拉伯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伊索寓言》(又译《一千零一夜》),是根据阿拉伯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故事集………………………………………………………… ( )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齐同学很喜欢看电视剧《封神榜》,当看到周文王在牧野战胜商纣王并建立了西周时,他乐不可支…………………………………………………………………………………( )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西晋、东晋、隋朝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历史比较】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演进史,不同文明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辉煌的古代文明(1)请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政治体制。
(2分)(2)好的制度也需要好的监督,失去了监督,制度的创新也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变成一纸空文了,对上述两种制度的监督分别采用了什么方式。
(2分)材料二: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诞生了许多思想巨人,例如孔子、老子等,他们的许多理念依然在现代社会中发光散热。
图7 秦朝行政体系简图县 令 郡 守 皇 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图二 行政体系简图 图一 公民向成年男子讲演 尉相史大夫者说典征材料三: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有……——《历史的起源与目标》(3)材料二中所提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分别从这次运动中汲取了哪些营养来治理当时的社会。
(4分)(4)结合材料三,请列举西方“轴心时代”两位著名的精神导师(2分)28.【历史创新】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往往是应社会发展变化之需,改变原有的不适宜新情况的制度,好的改良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每一次改革都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材料一: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材料二:如下图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西汉初年,刘邦大量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侯,希望以此巩固汉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