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教高厅[2006]4号)和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教秘高[2006]6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特别是听、说、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实施分级教学,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并重的原则。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特别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

二、实施措施
(一)教学大纲修订
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适合我校
校情的《安徽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应充分体现以下内容:
1.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尤其是网络教学、无线广播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
2、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要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学英语教学应一方面继承、吸取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学生毕业后开展国际交往、进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英语教学分级
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新生入校后,根据入学英语水平(以高考英语成绩为主,以补充分级测试为辅),分别编班,实施三个层次教学。

具体措施另行发文。

(三)教学体系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主要由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组成,前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延伸。

测试与评价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帮助教学双方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图一)
图一:安徽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四)教学模式改革
1.建立基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使其朝着个性化学习、超越时空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积极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建立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大学
英语教学网络,督促、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英语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以补充学时内上机时间的不足。

(五)英语课程设置
把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按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进行设置并有机结合,形成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1.必修课模块
A级(课内学分24学分,共240学时):大学英语必修课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内完成。

课时分配如下:
(1)读写译课:136学时;
(2)视听说课:90学时;
(3)大学英语总复习:14学时。

B级(课内学分24学分,共240学时):大学英语必修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内完成。

课时分配如下:
(1)读写译课:144学时
(2)视听说课:80学时
(3)大学英语总复习:16学时
C级(课内学分24学分,共240学时):大学英语必修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内完成。

课时分配如下:
(1)读写译课:166学时
(2)视听课:60学时
(3)大学英语总复习:14学时
2.选修课模块
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课程名称如下:
(1)语言技能类课程模块:大学英语口语、英汉翻译、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口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指导、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2)语言应用类课程模块: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写作与翻译、商务英语口语、文秘英语、学术会议英语等。

(3)语言文化类课程模块: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报刊选读、英美小说、英美影视欣赏等。

3.第二课堂
(1)网上自主学习:自主收听外国语学院的播音。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部选定的大学英语泛听教材,按统一进度,由外国语学院派专人放音。

(2)各类课外活动
主要包括竞赛类英语活动和非竞赛类英语活动。

竞赛类英语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词汇比赛等;非竞赛类英语活动包括英语角、英语文娱表演、各类英语讲座、英语学术报告等。

三、英语测试要求与评价
(一)测试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测试主要包括分级测试、形成性测试、阶段性测试及结业测试。

1.分级测试
分级测试针对新生,其设计原则是客观、有效地将学生按实际英语水平区分开来,以便使学生能进入适合自己程度的快班、中班或慢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

2.形成性测试
形成性测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作业评定、网上自主学习效果评定、平时测验等手段。

3.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包括期末考试和选修课课程考试。

由大学英语教学部根据《安徽农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一、二、三级水平要求,统一命题,教务处组织统考,实行教考分离。

A、B、C三级的终极目标相同,但阶段性目标不同,因此阶段性测试试卷难度应有所差异,阶段性测试成绩采用难度折算公式,实现相互可比的目标。

4.结业测试
结业测试指教育部大学英语规范测试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

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
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

此项作为一种定量测试手段,其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

四、英语教学支撑体系建设
(一)完善《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第三版)教学软件功能,使其内容与课本完全配套、设计更趋合理,学校网络中心应当对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给予全力支持,使该软件在校园网上始终正常运行。

(二)建设《英语在线》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英语在线》拥有网络化英语教学平台、网络化英语学习平台和网络化英语测试平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要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外国语学院应采取积极措施,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必要时分批将教师派到有关高校进行学习。

同时,外国语学院应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帮助教师领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更新教学理念,把认识统一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来。

学校将有计划安排英语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学校每年设立大学英语教学专项经费,确保大学英语教学。

(五)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指导,各学院密切配合,办好学校英语角,定期开展各类英语学习、讲座、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