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上科学太阳的光和热教案

二上科学太阳的光和热教案

《太阳的光和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二年级下册14-1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室外的体验活动等,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一组照片:学生分别在背阴处与阳光下用手扶墙。

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请说出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一个有影子,一个没有影子。

教师提出问题:慢慢闭上眼睛,想一想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出示课题:太阳的光和热。

(设计意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一)户外亲身体验。

师:请同学们在教室内观察、触摸自己带来的石块、铁勺子、玻璃杯,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谈体会。

师: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儿再摸一摸,感受还一样吗?师生及时交流感受,教师根据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充分利用户外资源进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大家可以摸一摸校园中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树干、石块、台阶、墙面等,感受这些物体的温度。

师:同学们还可以向老师这样找一个墙角或一些树木,让身体一半在太阳光线下,一半在背阴处。

(教师演示。

)一段时间后,谈一谈自己身体的感受。

(三)根据实际体验谈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这些热是怎么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太阳会发出大量的热。

(四)填写活动手册。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安全带回教室,统一填写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体会太阳的光和热。

)三、拓展活动请学生对比有阳光照射和没有太阳光照的情况,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室内外物体温度与亮度差别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太阳发出的光和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太阳和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二年级下册16-17页。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教学难点:利用太阳的位置的变化规律来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对阳光下动植物的观察,了解太阳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课引人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家人一起晒晒被子,并收集晒被子的一组照片与其他学生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在晒被子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被子在晒之前和晒之后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时的发现:晒过的被子比之前更加松软、舒适;能感觉到温暖等。

教师适时结学生的交流,进而引出本课学习活动主题,板书:太阳和生活。

(设计意图:教师在布置这项任务的时候,要叮嘱学生必须在家长陪同、辅助下完成意安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课前体验活动,让学生为课上学习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一)师生交流:人们的哪些活动与太阳有关系教师积极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太阳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并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互相倾听、积极发言。

通过营造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认识和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人类在阳光下学习工作、利用太阳能发电、晒盐等活动,并与学生进一步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与太阳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在上课时继续延续课前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研究,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与太阳关系密切,那么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与太阳有关系吗?通过提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太阳不仅仅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也与身边的动物、植物有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教师适时参与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交流讨论后的认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并向大家展示。

教师适时出示向日葵、喇叭花、蜜蜂等主要在白天活动或开花的动物、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光照时间长短对水果糖分的影响,以丰富学生学习认知。

例如:吐鲁番的葡萄比其他地区的葡萄要甜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太阳不仅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而且对动物、植物也有重要影响三、拓展学习教师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作息习惯。

例如:介绍平时自己是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床休息等。

教师适时出示一张个人生活作息表,指导学生科学分析这些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划设计自己的生活作息表。

教师适时参与学生的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执行自己设计的生活作息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我们的健康密不可分。

)《春夏秋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18—20页。

教学目标: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练习使用螺丝刀,能够用螺丝刀组装书架。

在组装过程中激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照片,让其他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拍摄的。

2.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

3.师引出课题: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这节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本节课总体的活动指向。

)二、活动过程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

3.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比较四季的不同。

)●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1.学生初步观察图片,在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3.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各自带来的照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和活动等。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进行的活动。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

)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观察教科书上的两组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1.观察夏天与冬天的小猫。

师:从花纹上来看,这是同一只小猫,但它在夏天和冬天时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有这样的习性。

家里有动物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它们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

回家后可以继续观察宠物们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2.观察枫树的叶子在春、秋两季时的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大多与季节密切相关。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填写。

4.开展“我说你猜”活动,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在不同季节时的照片,学生猜测是什么季节拍摄的,并说出线索。

5.教师小结:这种方法也是对比。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和比较技能。

)三、拓展活动展示4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四季中这棵树的其他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补充景物、人物,拓展思路。

)《看月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21—23页。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是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情景导教师插放无人月球探测器模拟登月的视频师:哪位同学说说看到了什么?生1:无人探测器登上了月球。

生2:月球表面不平。

生3:月球很亮。

生4:月球很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月亮。

(板书课题:看月亮。

)探究与发现(一)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连续几天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形状。

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记录。

生:我是晚上在自己家里观察月亮的,它像个月牙。

师:你是哪天观察月亮的呢?生:我是初三那天观察的。

师:这位同学很棒。

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在哪天、在哪里观察月亮的?生:我是在我们家楼下观察月亮的,它像个半圆形。

师:你是在哪天观察的呢?生1:我是在初七观察的。

生2:我是在十五的时候在公园里观察月亮的,它像个圆盘。

生3:我是在山顶观察的。

初一的时候,我没有看到月亮。

十五的时候,我看到月亮像个圆盘。

师:你和父母一起去的山顶吗?什么时间去的?生:是的。

我和爸爸一起吃完晚饭后去的。

师:这位同学很棒,和父母一起参与了观察月亮的活动。

我们一定要选择安全的地方观察月亮,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师:观察月亮的时候,如果太早,天空太亮,我们就看不到月亮;如果太晚,会耽误大家休息。

所以,我们一般选择晚上8点左右进行观察。

生:我观察了1周,发现每天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师:有什么不同?生:初二的时候,月亮很细。

到初八的时候,月亮就慢慢“变胖”了,成了一个半圆。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的观察记录,非常详细。

他每天都将月亮画下来,并且在月亮的下面写上了观察日期。

生1:老师,我也是这样记录的。

生2:我爸爸教我也这样记录。

师:很棒!这种记录方法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每天的月亮的形状在变化。

师:同学们记录得非常详细。

我们可以先制订一个观察计划,再按照计划来进行详细观察。

师:你们认为观察计划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生1:我认为要写清地点。

生2:我认为要写清观察方法、几天观察一次、每次观察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有了完善的观察计划,我们能更好地观察、记录。

师:哪位同学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不是圆的。

师:具体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有时月亮不是圆的。

比如:初七的时候,月亮是半圆的;十五的时候,月亮是圆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月亮的秘密。

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形状,在科学上叫作月相。

(二)做个观察月相的计划。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了月相的秘密。

你们继续观察一下,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月相。

1.小组内讨论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2.小组内比较观察记录,挑选不同的月相。

3.小组展示讨论月相图并给月相起名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