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濮水之人哀之,渔夫说:“吾已失吾竿矣。

”《庄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不衰,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为人所喜闻乐见;而庄子本身就如同他笔下那条一般无二的大鱼一样,行走于河水之间,遨游于天地之内,自得于逍遥之外,能够悠然自在,畅游自己向往的生活环境里去了……
人们常说鱼儿爱吃鱼饵,庄子难道也会?非也!庄子宁可做一个钓者来享受自己对世界万物观察、感悟后获取的知识,也不愿去选择追逐名利或被权贵所迫害,与污浊相伴。

若是做一条草菅人命的臭鱼,才是他所厌恶的!正像在山野里看到青绿色植被在阳光照耀下随风摇曳的情景,会让它联想到天空飘逸自由的白云一样,这都是它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声啊!于是庄子就带上他最喜欢的两把鱼竿和两条大鱼开始出发了,到处周游列国。

并以此与墨翟结交,与惠施谈论文艺理论,他觉得满足又快乐,他认为在天地之间任意翱翔比在朝廷里拿俸禄更幸福快乐,只有听从心灵召唤的方式,才算是高明的!
庄子是否真的只愿做一条游于濮水的鱼呢?当然不是!虽然与清流为伴,远离名利场所,但它仍然对社会抱有幻想和希冀,期盼着出现贤良之士辅佐治理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摆脱乱世混乱的局面。

经历磨难而百折不挠,心怀悲悯而积极入世,与老庄精神合拍共鸣的便是像孔子一样立志传播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的先驱者,而不是消沉遁世之徒。

相反,先秦诸子却大多厌弃世俗偏激,争先恐后地逃避现实,以图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寄希望于没落的统治
阶级和黑暗腐朽的政治势力,为保持自身地位甚至想依靠敌国势力为自己建功立业提供可能性,以致背负千古骂名。

也许真应该让我们这些21世纪的新青年重读一遍《庄子》,以求解惑释疑吧。

当你遇到烦恼挫折时,捧起一本书翻阅,细细品味,体会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与古圣先贤庄周先生进行思想碰撞,能使你渐渐淡忘人世间的恩怨纠葛,找寻自我生命的价值与定位,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静坦荡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