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资江水文调查学生姓名欧阳靖学号1241005027系、年级专业城市建设系测绘工程专业教导教师刘国仕2015年11 月20 日目录1.资江介绍 (3)2.河流概况 (3)3.水文特征 (3)4.自然灾害 (4)5.治理开发 (5)6.地理位置 (7)7.自然气候 (7)气候 (7)自然资源 (7)8.旅游景区 (8)9.政治经济 (8)建设发展 (8)柘溪水电站 (9)10.邵阳市区水文特征 (9)水资源 (9)洪水水位特征 (10)11.径流量特征 (10)1.资江介绍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
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为湖南四水之一。
2.河流概况资江又称资水,位于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以五岭山脉和广西资水桂水流域相接。
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
流域内丘陵、盆地约占40%,大部分布在上游和下游,山丘区约占50%,主要分布在中游,其余为平原湖区。
资水有两源: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总落差492米,河道弯曲系数2.16。
河源至武冈市为河源段,武冈市至新邵县小庙头为上游段,小庙头至桃江县马迹塘为中游段,马迹塘至河口为下游段。
左源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为高山峡谷区,坡陡流急,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武冈以下至双江口,两岸多低矮山岭,只有局部峡谷,大部河谷平缓;至小庙头(位于邵阳市下游34公里)为资水上游。
小庙头至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两岸高山对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流态紊乱,航道弯曲狭窄,最大流速达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变质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坚硬岩体构成,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多近代冲积台地和丘陵,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3.水文特征资水流域南部多中低山,东部为丘陵,中部丘岗起伏,东北部为平原。
西南高东北低。
山地占55%,丘陵占35%,平原占10%。
资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3.3毫米。
流域西部洞口至隆回以及安化至桃江之间为高值区。
东南部新宁至邵阳一带为低值区。
极端最高值为2605.3毫米(桃江县碧螺站1969年)。
极端最低值为718.8毫米(邵阳县诸甲亭站1960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
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7.3%。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700毫米。
资水流域汛期暴雨频繁,主要有安化至桃江、资源、隆回北部3个暴雨区。
暴雨次数以5~6月最多,但极值多发生在7~8月间。
1991年8月26日~27日,桃江蒙公塘站最大24小时471.5毫米。
为湖南省实测暴雨最大值。
暴雨形成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6、7、8月,桃江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1955年8月27日)。
资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52亿立方米,年内分配与降雨季节变化相应。
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4~7月,占全年总量的54%。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374.8亿立方米(1994年),最小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1963年)。
4.自然灾害资水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山丘地区易发生干旱,插花性旱灾年年有,连片大旱约6年一次。
据史料记载1900年,武冈从四月中旬起连干100多天,田塘开坼,禾苗枯萎,荆竹乡饿死86人,逃荒的有117户。
1921年春夏连旱,宝庆、武冈等处死亡尤众,丁口大为减少。
1925年宝庆、武冈、新宁、城步等地5月至7月旱期80多天。
1963年资水流域主要各县总计受灾面积约250万亩,成灾面积130多万亩,减产粮食约5亿斤。
在一些干旱死角地区,人蓄饮水都很困难。
山丘区局部性和插花性洪灾,历史上几乎年年均有。
较大的洪灾3~5年一次。
据《湖南省自然灾害年表》:1482年至1949年流域性水灾129年次,调查到大洪水年18年。
1617年为特大洪水年,上至武岗,下至益阳等县均有记载。
如《邵阳县志》载:“丁已大水漂去青龙桥舟从墙垛入城毁灭民居无算”。
《新化县志》载:“五月大水入城没东西北三门”。
邵阳、新化洪调流量分别为13600立方米每秒、14600立方米每秒。
1924年“甲子大水”为资水上游次大洪水年。
1950年至2000年流域性大洪水有7年,以1996年为最,资水上游仅次于1617年和1924年,冷水江站实测洪峰流量达11000立方米每秒。
桃江站实测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
邵阳市城区受淹面积达二分之一,主要街道进水2米多深,桃江县城水淹8昼夜。
5.治理开发1995年《资水流域规划报告》及《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拟定资水柘溪以上河段开发的主要目标为灌溉、发电、防洪以及航运和其它综合利用;柘溪以下开发的主要目标为防洪、发电、航运以及资水两岸浅丘干旱区的浇灌和其它综合利用。
确定资水干流规划22个梯级开发,其中双江口以下13级,分别为孔雀滩(222.0m,黄海高程,以下同)、神滩渡(215.0m)、晒谷滩(208.0m)、筱溪(198.0m)、浪石滩(175.0m)、柘溪(167.2m)、东坪(94.0m)、株溪口(87.0m)、金塘冲(61.7m)、马迹塘(55.7m)、白竹洲(48.7m)、修山(42.7m)、史家洲(34.0m),规划时,柘溪与马迹塘为已建水电站,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这些梯级除神滩渡、金塘冲、史家洲准备上马、孔雀滩正在建设中外,其他梯级均已建成并投产。
支流夫夷水规划10个梯级开发。
犬木塘规划为大型水库,淹没涉及湖南与广西两省(区),主要解决湖南省衡邵丘陵区的干旱问题及提高下游防洪标准。
支流平溪规划为5级开发,到21世纪初已建2处。
洞口塘规划为大型水库,开发目标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
筱溪水电站。
筱溪水电站位于资水干流中游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筱溪村,2004年动工修建,2008年竣工投产。
其坝线位于龙口溪峡谷出口段,筱溪河入口上游0.7千米处。
坝址下距冷水江市市区16千米,距新化县城45 千米,上距新邵县城44千米,距邵阳市58千米。
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843千米2,占全流域面积的56.5%,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
该工程为《资水流域规划报告》(1995年)中资水干流柘溪上游段的第四个梯级,下接浪石滩电站库尾,上与晒谷滩电站尾水衔接,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电工程。
该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98米,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年发电量5.04亿千瓦时。
于2008年竣工投产,其运行方式为:当筱溪水库正常蓄水位198米,相应库容9860万米3,死水位196米,相应库容8326万米3,调节库容1534万米3;具有日调节性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等综合利用;最大水头为22.2米,最小水头10米,加权平均水头20.7米,额定水头19米。
电站在电网中,枯水期或枯水日可位于腰峰荷位置;汛期时电站视来水情况和电网的需要而定,可位于腰基荷位置运行;当入库流量小于89.8米3/秒时,动用调节库容,由小机组发电,库水位维持在死水位196米至正常蓄水位198米之间,闸门关闭,入库流量通过小机组水轮机下泄,以维持下游航运和生态需要的流量;当入库流量大于89.8米3/秒小于或等于机组过流量812.6米3/秒时,库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198米,闸门关闭,入库流量通过水轮机下泄,当入库流量大于812.6米3/秒时,流量大于812.6米3/秒的部分,通过开闭闸门的孔数和开度控制下泄,库水位一般维持在198米。
浪石滩水电站。
浪石滩水电站位于资水干流中游娄底市冷水江市主城区大湾里,2008年竣工投产。
上距筱溪水电站坝址18.02千米,下距柘溪水电站160千米。
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6250 千米2,占全流域面积的58%,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
工程下接柘溪水电站库尾,上与筱溪水电站尾水相接。
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和美化城市等综合效益的Ⅲ等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库容0.226亿米3,水库有日调节能力,日调节库容444万米3,电站装机3台/36MW,保证出力5.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6亿KW·h。
水库调度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水电站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处理发电与航运等综合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使整个工程获得最大效益。
该电站航运基荷流量同保证流量为96米3/秒,枯水期或枯水日,当流量小于等于96米3/秒时,不承担调峰任务,当流量大于96米3/秒时,与航运基荷流量的差值可位于腰峰荷位置,汛期可位于腰基荷位置运行。
当入库流量小于或等于机组过流量731.7米3/秒时,库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175.0米,闸门关闭;当入库流量大于731.7米3/秒时,流量大于731.7米3/秒的部分通过开闸下泄,库水位维持175.0米;当流量大于P=50%频率洪水4380米3/秒且小于4860米3/秒时,通过开闸下泄,库水位维持175.0米,船闸停航;当流量大于4860米3/秒时,闸门全部开启,自由泄洪。
柘溪水电站。
柘溪水电站位于益阳市安化县境内的资水中游大溶塘峡谷,上距浪石滩水电站160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40千米2,占资水流域面积的80.7%。
工程于1958年动工,1962年第一台机组投产。
柘溪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与灌溉等综合效益。
水库正常蓄水位167.3米,防洪限制水位160.3~163.3米,防洪高水位168.3米,死水位150.3米,水库总库容35.7亿米3,防洪库容7.0~10.5亿米3,兴利调节库容17.8亿米3,库容系数0.094,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柘溪水库水位系85黄海高程,下同)。
电站原设计装机容量447.5MW,保证出力127.2MW,多年平均发电量21.46亿KW·h,装机利用小时4800h,水量利用率80%。
通过分期分级控制蓄水位和洪水预报调度措施,下游防洪标准由原来的约6年一遇提高到约20年一遇,水库调洪削峰效果明显。
6.地理位置资水位于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以五岭山脉和广西桂水流域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