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矿井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第一节矿井灾害事故的预兆一、煤炭自燃发火预兆(一)、煤炭自燃的预兆:1、视觉。
人用肉眼可见水蒸气凝聚在支架或巷道表面上,形成水珠,俗曰“煤壁出汗”,这是火灾外部征兆。
2、味觉。
人们能嗅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
经验证明,当人们嗅到焦油味时,煤炭自燃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3、温度感觉。
煤炭在自燃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该处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
4、疲劳感觉。
煤在自燃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人体有病态反应,如头痛、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
(二)、煤炭自然发火常见地点断层附近、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巷道的高冒处、密闭内、溜煤(矸)眼、煤仓、联络巷及浮煤堆积的地方是自燃发火高发地区。
二、透水事故预兆(一)、井下采掘工作面透水前的预兆:1、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会通过煤岩裂隙面在煤壁、岩壁上聚成很多水珠,出现挂汗现象。
2、挂红。
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水叫。
含水层或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发出“嘶嘶”水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教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以近。
(二)、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各有特点:1、老空水透水预兆。
由于老空水积存时间较长,水量补给较差,故称“死水”。
老空水透水预兆有“挂红”、酸性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2、溶洞水透水预兆。
由于洞内积水长期侵蚀溶岩,所以,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有时也有“挂红”现象。
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石灰岩溶洞水时,可能出现顶底板来压、裂隙和柱窝渗水的现象。
3、断层水透水预兆。
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
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水较混浊多呈黄色。
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
4、冲积层透水预兆。
浅部掘进井筒常遇到冲积层水,采空区顶板冒落,裂缝沟通冲积层时,也会遇到冲积层水。
冲积层水透水的特点是,开始水量较少,呈黄色,并夹有砂子,以后便急剧增大。
三、顶板冒落事故预兆1、发出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会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活柱会急速下缩,采空区内会发出顶板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加重。
4、顶板出现裂缝。
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
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脱离。
6、漏顶。
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换行]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造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
7、瓦斯涌出量增加,含瓦斯煤层顶板冒落前瓦斯涌出量会突然增大。
8、顶板的淋水量明显增加。
9、锚杆支护巷道出现锚杆锚索拉断、失效,托盘变形,顶板整体下沉或出现锅底状,两肩断裂等。
四、瓦斯喷出的预兆瓦斯喷出预兆可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一)、有声预兆:1、响煤炮。
由于各矿区、各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掘方法、瓦斯大小及煤质特征等的不同,所以预兆声音的大小、间隔时间、在煤体中发出的响声,有的象炒豆似的劈劈叭叭声,有的象鞭炮声,有的象机枪连射声,有的似跑车一样的闷雷声、嘈杂声、沙沙声、嗡嗡声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2、发生喷出前,因压力突然增大,煤岩壁会开裂,支架会发出嘎嘎响、劈裂折断声。
(二)、无声预兆:3、煤层结构构造方面。
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变暗淡、无光泽,煤层干燥,煤尘增大,煤层因受挤压而褶曲、变的粉碎、厚度变大、倾角变陡。
4、地压显现方面。
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煤壁外鼓、片帮、掉渣,顶板出现凸起台阶、断层、波状鼓起,手扶煤壁感到震动和冲击,炮眼变形装不进药,打钻时垮孔、顶夹钻等。
5、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煤或空气变冷、有时变热,打钻时喷煤、喷瓦斯等。
五、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预兆(一)、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预兆1、采掘工作面压力增大,支护来劲。
2、有声响,如闷雷声、爆竹声、机枪声、哨声、嗡嗡声等。
3、工作面瓦斯浓度突然变大变小或忽大忽小。
4、工作面顶板掉渣,片帮,煤壁压出,煤壁颤动。
5、工作面有煤尘雾。
6、工作面煤层层理紊乱、松软、干燥。
7、工作面、煤壁温度下降,煤壁有水珠,气味异常。
8、打钻时顶钻、夹钻、钻机过负荷,钻孔变型、塌孔、喷孔等。
(二)、易发生突出地点1、接近或达到地质构造带工作面,如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向(背)斜局部隆起、煤层扭转等地点。
2、采掘应力叠加区段。
3、煤层赋存状态变化地段。
如煤层厚度变化,倾角变化,软硬变化,明暗变化,层、节理变化,煤层拐弯,煤层分岔,煤层破碎,顶底板岩性变化,阶梯状凸起等地点。
4、煤岩交叉处,巷道交叉处,煤层暴露较大处。
5、煤的力学强度低、软、透气性差、煤炭化程度高地点。
6、上山、平巷易突出。
第二节预防重大灾害事故的措施一、预防瓦斯爆炸事故措施认真贯彻执行2008年度《晓南矿安全生产管理奖惩规定》及集团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一)、通风[换行]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根据矿井生产的采掘动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达到合理、稳定状态。
2、通风设施设置必须合理,执行验收移交制,加强日常维护,减少漏风,以提高有效风量。
3、加强对巷道的检查维护,保证通风断面,巷道失修严重、通风能力不足严禁生产。
4、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并实行分区通风。
各用风地点按计划配足风量。
巷道贯通、调整通风系统及主要通风机调角前,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有矿分管领导统一指挥、区队主管通风领导现场指挥。
5、矿井主要通风机每月、地面反风设施每季度由矿机电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检查一次,井下反风设施由矿通风负责人每月组织检查一次,并有记录可查。
矿井每年在冬季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反风效果符合《规程》规定。
6、局部通风机严禁循环风。
无特殊情况不宜采用串联[换行]通风,如采用串联通风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杜绝不合理串联风。
7、局部通风机严禁无计划停风。
因故障临时停风时,当班工班组长按瓦检员、安监员要求,负责立即撤人,并由瓦检员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开启局部通风机前,必须依据掘进巷道内最高瓦斯浓度确定,恢复掘进巷道通风或进行排放瓦斯,如果进行掘进工作面瓦斯排放,必须按瓦斯排放措施执行,同时执行“四人联锁”及“五人同在”瓦斯排放制度。
并由救护队统一进行瓦斯排放,瓦斯排放结束后与保安区进行移交。
8、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双风机(且为同等能力)双电源,并每旬由机电科组织进行一次自动切换试验,同时有记录可查,确保主风机与备用风机自动切换,局部通风机安装实行“三专两闭锁”。
(二)、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对瓦斯涌出量较大和有异常的采、掘进工作面,实行干部跟班、现场安全把关。
矿及时召开防治瓦斯专业会议制定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到有关单位,并认真贯彻落实。
2、根据采掘动态和瓦斯涌出情况安排组织瓦斯检查工作。
瓦检员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必须专职、持证上岗。
严禁空班、漏检、假检,认真填写瓦斯检查记录,并现场交接班。
3、严格控制瓦斯浓度,作业地点瓦斯超限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瓦检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保安区调度汇报;其它人员发现作业地点瓦斯超限也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立即通知该区域瓦检员和保安区调度。
保安区调度接到瓦斯超限的通知后要立即向保安区主要领导汇报。
4、加强盲巷和密闭管理,出现的盲巷、废巷要切断电源、撤出电气设备、拆除[换行]或断开铁道、管路,必须进行永久性封闭,对已封闭区域定期检查瓦斯及取样化验分析气体成分,密闭前不得积存瓦斯。
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区域进行任何工作。
5、井下放炮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和“四人联锁”制度及晓南矿放炮联锁有关制度。
6、瓦斯监测系统要24小时连续监测。
井下出现瓦斯超限时,操作员及时汇报矿、保安区调度及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保安区长等有关领导,并采取措施处理。
同时上报通风处。
7、跟班干部、班组长、流动电钳工入井必须携带呈检查瓦斯状态下的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工作面悬挂呈检查瓦斯状态下的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保安区按规定日期对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等仪器仪表进行标校、维修,确保准确。
8、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并且用通风方法不能解决时,必须实行瓦斯抽放。
9、加强瓦斯抽放工作,认真执行“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九字方针,提高抽放量,减少风排量,采场抽放率要保证在50%以上。
10、对瓦斯涌出量大、后隅角瓦斯积聚不易处理的采煤工作面,采用抽出式风机、采空区埋管等措施进行抽放。
瓦斯涌出量大、通风距离长的掘进工作面,应加强风筒管理或使用大功率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通过随时调整风量确保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符合集团公司规定。
11、采煤工作面回采及拆除期间必须编制专门的通风瓦斯管理及防治自然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措施执行。
(三)、杜绝火源防止瓦斯爆炸1、加强井下电气设备检查和管理,严禁失爆。
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不延燃橡胶电缆。
电气设备容量和电缆截面必须符合规定,过载、过热等各种保护装置要保持灵敏可靠。
处理电气设备时,必须先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2、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收托盘等物品时[换行],必须检查作业地点瓦斯,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作业,并且作业时严禁产生火花。
3、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四人连锁”爆破制度,爆破应使用水炮泥,黄泥必须封严封实,杜绝爆破着火事故发生。
4、采煤工作面机尾支架上方必须垫圆木,圆木直径超过外露锚杆长度50mm,并对锚索采取套胶管、剪断等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移架时摩擦产生火花。
采煤机(刨煤机)严禁割锚网、锚杆等铁器,避免产生火花。
二、预防煤尘爆炸事故措施(一)、井下煤尘灾害的预防和治理1、编制全矿性的年度防治粉尘制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