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历史备课吧—— ——免费下载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目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大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大飞跃。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业革命也成为史学界日益重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辨证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求:应使学生从三方面认识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特点是什么?(3)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直观教具图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从16世纪起,随着海上航路的开拓,各地区、各民族互相隔绝、相互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到18世纪后半期,最先是英国,稍后是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由此开始出现于历史上。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争论有许多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学术界曾进行长期争论,有所谓“单因论”和“多因论”、“革命论”和“进化论”等争论。

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史学界观点颇多。

实际上,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结果。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1、英国较早地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英国政府积极为资产阶级服务,加速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

这样,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保护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治前提。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发行国债等手段,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的经济前提。

英国原始积累的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和发行国债等途径进行的。

(1)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靠掠夺,充实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

于是从革命时代就开始与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进行激烈的争夺殖民地战争。

长期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扩大了国外市场,积累了巨额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奴隶贸易:欧洲的奴隶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中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前后长达400多年,从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达到全盛时期。

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血腥的奴隶贸易的“三角贸易”,使英国殖民主义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对资本积累起了很大作用。

(3)政府大量发行国债:1717年,英国发行公债5千4百万英镑;1782年,增到2亿3千万英镑。

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本,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样,英国依靠种种掠夺方式,既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又壮大了英国的实力,使其获得了巨额利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了原始积累过程,而英国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扩大再生产,发展海外贸易,这就促进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3、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原料和国内市场等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圈地是在议会立法支持下进行的。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作为后盾,利用立法权,无限度地圈占土地。

所以,圈地的规模很大,速度很快。

革命前100多年的圈地总量不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7%。

革命后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土地的90%被圈占,可见速度之快,规模之大。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结果:(1)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了无产无业的自由者,大部分进入城市,成为工业劳动后备军——自由劳动力。

(2)圈地后大量的农业工人和城市工业工人的全部消费要依赖于市场,农场所需的生产资料也要从市场购买,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而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日益增多的人口,这些人口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3)圈地后大规模的为市场化进行的农业生产的产品转变为输入市场,扩大了工业的原料来源。

(4)大规模圈地在英国迅速形成了资本主义大地产制度,对使用比较复杂的大型农业机械、发展大机器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发明造成强大的需求刺激。

4、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前提。

(1)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单一的机械劳动刺激了人们去发明机器,利用机器,减轻劳动强度,这为工业生产使用机器,为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人材。

(2)17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有了较快的发展,牛顿的力学三原理,波仪耳的气体定律,布莱克的热学定律,以及斯密敦的风力水力实验等等,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成为可能,使发明机器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综上所述,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立即用国家权力来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的外在障碍已经扫除。

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建立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外在的现实需要。

在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各项条件均以具备后,在生产技术领域里爆发了工业革命。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2、技术发明的特点:(1)在工业革命中,各项技术发明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是织布与纺纱、工作机与动力机的矛盾交织发展而出现的。

它往往是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一项发明推动着一项发明,反映了技术发明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极大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说明各项发明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表明了技术革命时代的特点。

(2)工业革命的技术使用首先出现在轻工业部门,后出现在其他产业部门。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业是因为纺织业产品需求量大,又是新兴的行业,新技术比较易于推行,轻工业较之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本少,资金周转快,易获厚利,也符合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要求。

新的技术革命首先从这棉纺业中开始,又在采矿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生产领域也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改变,最终建立起重工业部门,整个社会经济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认识角度也略有差异,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在工业方面发生变革,而且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1、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跃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绝对统治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是近代生产史和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是人类自觉运用自然科学、自然力代替人力的一场技术革命,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为机器大工业占统治的国家。

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量激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到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

(2)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机器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商品倾销于国内外,到50年代,英国就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场”。

它从世界各地输入工业原料和粮食,它生产的商品充斥世界各地,开辟了比以前更广阔的国内市场,使得英国称霸世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工业革命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创造了巨大的工业就业机会,造成人口集中,城市兴起。

最终,传统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文明为主的社会。

城市文明把乡村文明排挤到次要地位,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当然,工业革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英美等主要工业国都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影响至今,人们还在努力改造大工业所带来的这个后果。

总之,工业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奠定了近代文明富强的基础。

2、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

(1)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之一。

无产阶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强大起来,使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工业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影响到资产阶级内部各派别力量的消长,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发起了废除《谷物法》运动和议会改革运动,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扩大选举权,取代商业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

(3)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基本上消灭了农民阶级的国家,这是历史上的进步。

3、工业革命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极大变化。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思想、观念形态、文学作品的变化。

使重商主义让位于自由放任政策;促进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使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派别洛克派分为机械唯物派和唯心主义派两派;使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这些资产阶级的特有意识广为传播,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反映资产阶级生活和要求的文艺作品,等等。

4、工业文明的到来,打破封闭、闭塞,全球化开始。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增强了西方的实力,西方列强通过寻求廉价商品最广大的市场和争夺原料产地的活动,既把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卷到工业文明中来,又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国家开始了对东方各国的普遍入侵,整个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从此也掀开了新的一页,从而演绎了全球化运动的最初阶段。

总之,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又发展到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及世界上其它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国家。

整个世界文明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即到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才最后确立,才使得封建主义的复辟成为完全不可能的,使得人类最终走上摆脱物质贫困的道路。

[作业与思考题]1、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社会条件是什么?2、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和经验是什么?[参考资料]张友伦、李节传:英国工业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李砂砂:近十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综述,阴山学刊,1992,3 杨杰: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杭州大学学报,1997,3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源于英国,世界历史,1993,2点击观看“电子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