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分析】课标内容要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工业化时代。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洲一些国家,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工业替代。

本课介绍了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

【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相比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历史认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一般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解释有了较深的理解。

在史料阅读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前学生对历史学科还有不重视的思想存在,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积极,也不努力。

需要教师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课堂教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工业革命,环环相扣的学习工业革命。

利用大量的多样的历史材料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13世纪,手工工场这种形式开始在欧洲出现。

18世纪60年代,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

这次革命被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出示目标】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情景一:我们要开办一个作坊,都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材料二: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大国崛起》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商品需求增加,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材料三: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推行圈地运动获取了充足的劳动力材料四: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资本总结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的原因:1.制度: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前提)2.市场:市场的大量需求;(直接原因)3.原料:三角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廉价原料;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技术;5.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情景二:我们生产什么货物,才能保证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呢?材料: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大国崛起》工业革命最早从纺织业开始情景三:我们的小作坊终于开业了,各地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可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发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帮我想想解决方案吗?技术的革新,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情景四:因为购买了新机器,我们的小作坊搬迁到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但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要是有机器能够取代水流做动力就好了。

瓦特改良蒸汽机读课文,了解蒸汽机的应用情况,理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的影响。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合作交流:怎样理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地域的扩展,蒸汽机的应用突破了水力的局限,城市也可以应用。

领域的扩展,蒸汽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和工业部门,带动煤矿的开采,冶金(铁矿)的开采,以至于交通的革命。

时间跨度很大,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甚至现在仍然有蒸汽机的身影。

影响范围广,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至于影响到全世界。

情景五:现在我们的作坊搬迁到了城市,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各位股东们,你们觉得我需要做到哪几点才能保证咱们的作坊越做越好呢?集中的生产场所机器生产面向市场劳动纪律管理制度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工厂与工场的区别: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情景六:我扩大了规模,但这堆积如山的产品仅靠马车和牛车什么时候才能运完啊?1825年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知识梳理:(板书)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第二步解决动力问题,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三步交通工具的革新,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进入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的扩展根据材料,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大工业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手工业者在大工业的冲击下纷纷破产;中小工场主也受到排挤,他们也不得不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恩格斯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恩格斯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由此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国家开始统治世界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由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总结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总结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工业革命给我们那些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2.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课堂小结在欧洲大陆经历革命动荡之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变成一个机器轰鸣、厂房林立的工业国家。

当堂训练。

1.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出现在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2.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许多棉纺织厂陆续从交通不便的河谷搬到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城市附近。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凯伊发明了飞梭3.“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追溯历史,1825年,名为“旅行者号”的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斯蒂芬森B.瓦特C.哈格里夫斯D.卡尔,本茨4.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A.机械化生产B.雇佣劳动C.有规章制度D.有劳动分工《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岂爱荣《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部编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删去了轮船的发明,更注重了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应用的作用。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造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的基本线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本课教学过程我想以在18世纪的英国建立作坊为线索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中来。

首先是建立作坊要有哪些条件,引出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是作坊生产什么最挣钱,引出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第三是订单增多,怎样尽快完成订单,引出技术革新,飞梭和珍妮机的发明;第四是如何解决动力的问题,引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五是如何运输货物,引出交通工具的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其中如何理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纵深发展,是对历史知识升华,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蒸汽机的历史作用。

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用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最后用分析材料的方式得出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本上给出的意义不很全面,做了补充。

用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两点就是创设情境来贯穿整个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加强史料教学,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在选择史料时注意多种形式史料的运用,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和图片。

能根据课标要求重难点突出,比如用讨论的方式理解蒸汽机的运用的历史意义。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后十分钟左右意识到时间不够用了,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的讨论不充分,匆匆结束。

再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要适当的使前半部分的内容更紧凑,合理安排时间,使后边的内容更充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