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文化知识问答--周易篇

国学文化知识问答--周易篇

国学知识问答篇周易篇一、问:周易(易经)是如何形成的?答:周易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根据星体运行,大自然山川河流高山风雷的现象,高度概括,抽象,发展演变形成的一门学科。

二、问:周易形成过程中,有哪三个关键人物参与?他们三人具体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拓展?答:伏羲、周文王、孔夫子。

伏羲首创八卦图,周文王被囚禁推演了六十四卦(后世称为易经),孔子为周易作《十翼》,也称《易传》。

三、问:周易被称为什么?道德经被称为什么?答: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六经或十三经;六经包括《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十三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礼仪》、《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

四、问:历史上研究周易的重要古籍版本有哪些?答:重要古籍版本有:《京易传氏》、《易纬》、《周易正义》、《康节说易全书》、《程氏易传》、《周易本义》、《周易折中》等。

五、问:当代研究易经通俗版本有哪些?答:当代通俗版本有:《周易卦爻辞通说》、《纳甲筮法》、《易经入门》、《易经正宗》、《礼记》、《周易经传译注》、《周易全解》、《易经易解》、《易经图典精华》、《梅花易数白话解》、《周易溯源》、《周易津梁》、《周易译注》、《易传全译》、《图解易经》等。

六、周易名称的由来?答:“周”有“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密、周详、周流不息、循环往复)”之意或“周朝”之意。

“易”有三种意思,其一曰简易、其二曰变易、其三不易。

易也分三易,东汉大儒郑玄认为分别是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

七、问:易经的内容包括哪两部分?其具体内容又分别包括哪些?答:《易经》包含《经》和《传》两部分内容。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八、问:《传》的七篇十种,分别是对什么的注释?答:《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

《杂卦》是六十四卦排成两两相对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可看到卦与卦之间的关系。

《序卦传》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九、问:卦是如何演变出来的?答:太极(一划开天地)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少阴、老阳、少阳),四象生八卦(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进而衍生出来六十四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十、问:卦是如何分类的?答:卦可分为内卦和外卦。

内卦有三爻,分别为:初爻、二爻和三爻。

外卦有三爻,分别为:四爻、五爻和上爻。

爻为阳性称为“九”,爻为阴性称为“六”。

十一、问:易经的成书经历了哪几个时代?其代表人物分别为谁?答:《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谷三个时代(即“三古”),由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

这也就是易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

十二、问: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我们的行为符合哪些要求?答:《易经》要求我们的行为要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

其中,“中”就是孔子所讲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而“时”指的是与时事一致。

十三、问:《易经》中的“时”与“中”又具体指的哪些方面?答:“时”有四种要义,分别为: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

“中”有两种要义,分别为:中庸之道、时行时止。

十四、问:《易经》中“时”与“中”的要义具体解释是什么?答:“时”中“知时之义”具体指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时机;“知时之行”具体指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观时之变”具体指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能够根据时机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用时之机”具体指利用好来到身边的时机,不要等错过了后悔。

“中”要义中的“中庸之道”具体指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行时止”具体指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中的“时中”,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十五、问:《易经》的研习流派分哪些?分别具体指什么?答:研习流派可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是指象数派和义理派。

六宗是指占卜宗、禨祥宗、图书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

十六、问:六宗具体是如何分为两派的?答:占卜、禨祥、图书三宗归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义理派。

这种分法是《四库全书提要》的分法。

十七、问:如何形象地描述象数?答:象和数在易学中经常被连用起来,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

比如,对于人来说,男、女、老、少、美、丑、胖、瘦等表现出来的形状特点就是象。

而与其相貌特征有关的数字,如身高、三围、年龄等数字及推算这些数字的方法就是数。

十八、问:《易经》中的“象”有哪几方面的含义?其具体象征是什么?答:“象”有三方面的含义。

其一,指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如卦象、爻象;其二,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兑卦象征泽,震卦象征雷等;其三,指卦辞、爻辞中所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中提到的龙,坤卦中提到的牝马等。

这三层统称为易象。

十九、问:《易经》中易数有哪几层含义?分别表示什么?答:“易数”有三层含义。

其一,表示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一共有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大数为老,小数为少,故而这四个数分别表示少阳七、老阳九、少阴六、老阴八;其二,表示爻位顺序的数。

一卦有六爻组成,顺序由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其三,表示占筮求卦的方法,也即通过对揲、蓍过程中蓍草数量的计算推导出所需要的卦象。

二十、问:《易经》象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寿,宋代的陈抟、邵雍等人。

二十一、问:汉代的官方易学代表人物是谁?答:孟喜、京房、焦延寿都是汉代易学的代表人物。

其中,焦延寿的著述已经失传,而孟喜、京房的易学观点被易学界称为孟京易学,属汉代官方易学。

二十二、问:从孔子到汉代易学兴起的传承路线是怎样的?答:据司马迁和班固在《史记》、《汉书》中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因为易学属于卜筮之书而幸免得以保存于世。

其传承系统是:孔子传商瞿,商瞿传轩臂子弘(楚人),弘传矫子庸疵(江东人),疵传周子家竖(燕人),竖传光子乘羽(淳于人),羽传田何(齐人,汉初经学兴起时的易学大师),何传丁宽、服生、杨何等人,宽传田王孙,田传施仇、孟喜、梁丘贺,喜传焦延寿,寿传京房。

其中,施仇、孟喜、梁丘贺、京房这四家易学被选为官方教材。

二十三、问:汉代的官方易学和民间易学分别指什么?答:汉代官方易学大师的著作大多失传,只有部分零星地保存在后人的辑录中,仅有京房的《京氏易传》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汉代官方易学为孟京易学,民间易学以费直为代表。

官方易学与民间易学分属于儒家经学系统中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

二十四、问: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何以区分?答:所谓的“今文”是两汉时通行的文字—隶书。

所谓“古文”是秦汉以前通行的文字—大篆。

前者是两汉经生抄写的本子,后者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本子。

两种本子有一些出入,西汉经师各信从其所据本,因此产生了这两个学派。

二十五、问: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在各朝代的兴衰?答:孟京官方易学发展到东汉逐渐被费直的民间易学所取代。

魏唐时代也均是以王弼的义理派为易学主流学派。

直到宋朝象数学派才又得以崭露头角,其代表人物为北宋初年华山道士陈抟及其继承人邵雍。

二十六、问:陈抟与邵雍象数学派的特征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以各种图式解说《周易》原理;二是尽量回避和排除阴阳灾异说和天人感应说。

但邵雍又提出了一个与天人感应说相似的皇极经世图。

这个图将六十四卦卦序和其制定的古代历史年表相参照,以说明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

陈抟和邵雍的宋易图书学派,只是孟京学派的变异,所以一般也归为象数学派。

二十七、问:义理学派的含义是什么?答:“义”是意义,“理”是道理。

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述才能显现出来。

象数和义理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比如,取乾坤两卦加以理解,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取象说);乾为刚健,坤为柔顺(取义说)。

义理学派就是发掘《周易》的卦名、卦辞爻、卦爻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和道理的学术派别。

二十八、问: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四库全书提要》将该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时的王弼,将其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王弼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二十九、王弼易学的观点有哪些?分别为什么?答:王弼的易学观点有三个:其一,有意排斥取象说,与汉易中的象数学派相对立;其二,以《易传》的观点解易,继承了费直的易说;其三,他排斥象数之学与继承费直的学说并不彻底。

王弼提出的新学说以替代汉易方法,为“一爻为主说”“爻变说”和“适时说”。

三十、问:王弼后来继承者的易学义理学派有何特点?答:胡援本人无著作传世,只有其门人根据他的讲述编写的《周易口义》。

程颐的著作有《程氏易传》。

李光、杨万里为南宋人,他们易学突出特点为:“引史证经”,即解释经文时引古今王朝兴替的历史事件,来证明义理学派的儒理是正确的。

三十一、问:《四库全书提要》以来,近现代易学发展的特点为什么?答:其发展可归为三个方面,即:其一,疑古;其二,彻底否定《周易》原文的价值;其三,肯定《易传》及易学中的义理派对《周易》的自由发挥而形成的哲学思想。

三十二、问:《易经》与中医的关系?答:“易医同源”。

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充分地汲取了《易经》的精华,并创造性地与医学相结合,使中医称为一门具有很高哲理的自然科学。

三十三、问:《黄帝内经》中有哪些学说与《易经》有着深厚的渊源?答: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等等,都与《易经》有着深厚的渊源。

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

三十四、问:什么是五行学说?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