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于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上午9点。
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已有两周,易出汗、手脚发热已有五年,便秘、眼睛干燥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正常,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有压痛,肝区有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属于胃热内盛,肝胆不和所致。
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热内盛,肝胆不和,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黄连30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上午9点。
问诊: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形体稍有恢复。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轻微压痛,肝区无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说明肝肾阴虚火旺的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刻下症:患者近1个月来,常感心悸不安,伴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有胸闷,但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出汗,无失眠,无口干口苦,无小便不畅等症状。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辩证分析:患者近期心悸不安,气短乏力等症状,加之舌质淡红、脉细弱,为气阴两虚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西医诊断:无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处方: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熟地黄20g麦冬15g玄参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丹参10g红枣10g龙眼肉10g远志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医嘱: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惯。
医师:XXX××苦参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木香10克柴胡15克茵陈15克白芷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医嘱:忌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6,9:00问诊主诉:右胁肋胀痛好转。
现病史:患者服用上述中药7剂后,右胁肋胀痛减轻,发热退,纳增,大便通畅。
刻下症:右胁肋部轻微胀痛,无发热,纳可,大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数。
右胁肋轻微触痛。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用药有效,症状好转。
但湿热尚未清除,宜继续清热化湿。
诊断:中医诊断:胁痛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处方:苦参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木香10克柴胡15克茵陈15克白芷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医嘱:忌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
医师:XXX××以下是经过修正后的文章:处方一:清热化湿,理气通络XXX2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5克、当归10克、泽泻2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柴胡2克、川木通20克、青皮10克(先煎)、芒硝10克。
水冲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医嘱:休息静养,减少活动,进食半流质。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年8月27日,上午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服用上述中药3剂后,患者自觉胁痛缓解,无牵及痛,发热已退,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淡红薄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大便已规律,宜去掉前方大黄。
诊断:同前。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
处方:XXX2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5克、当归10克、泽泻2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柴胡2克、川木通20克、青皮10克、大黄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同前。
处方二:补脾益肾,化气行水淡附片10克、肉桂6克、茯苓20克、炒白术20克、猪苓20克、泽泻20克、桂枝12克、大腹皮12克、木香8克、厚朴12克。
水冲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医嘱:休息静养,减少活动,低盐饮食。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年8月27日,上午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服用上述中药3剂后,水肿消退,尿量增多。
望闻切诊:形体较瘦,精神差。
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
辅助检查:同前。
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5岁科别:中医科 2017-9-15,10:00问诊:主诉:头痛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突然出现头痛,头痛部位为额部和双侧颞部,性质为胀痛,伴有眼睛发涨,食欲减退,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正常。
既往史:无明显疾病史。
望闻切诊:形体消瘦,精神一般。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头颅CT均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头痛部位为额部和双侧颞部,伴有眼睛发涨,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正常,为肝胆湿热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处方:黄连1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茵陈15克龙胆草10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情绪稳定。
医师:XXX××形体欠佳,精神尚可。
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示: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均减低。
辩证分析:患者虽然咳喘已好转,但仍有乏力、大便稀等症状,说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肺气不宣,导致肺功能下降。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脾肺气虚,肺功能下降西医诊断:肺气肿治法:益气健脾,宣肺化痰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8克桔梗10克杏仁6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医嘱:继续休息静养,适当增加营养,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
医师:XXX××初诊记录: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0岁,科别:中医科,时间:2017年8月23日,9:00.主诉:颈项部活动不利3年,右手麻木4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工作紧张、长期伏案工作致颈项部疼痛,拘急不舒,自服解热镇痛药(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缓解,此后症状时轻时重,伴肩背部胀痛不适,每于劳累后加重。
本次症状: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压力过大、电脑前工作时间过久,伴右手指端麻木。
无发冷发热,关节无红肿。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颈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辩证分析:既往有颈项部拘急不舒病史,此次因伏案工作时间过久加重,太阳经气不利,痰瘀阻络,经脉失养。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太阳经气不利,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颈椎病。
治法:舒经活络,活血化痰。
处方:白芍30克、桂枝15克、秦艽10克、威灵仙12克、柴胡6克、白芥子10克、枳壳10克、鸡血藤30克、胆南星8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葛根30克。
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颈椎核磁共振检查。
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禁止久坐。
医师:XXX××。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时间:2017年8月27日,9:00.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7剂后,自觉颈项部拘急不舒减轻,右手仍有轻度麻木。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手指麻木仍在,前方加重活血通络药物。
诊断:同前。
治法:舒经活络,活血化痰。
处方:白芍30克、桂枝15克、秦艽10克、威灵仙12克、柴胡6克、白芥子10克、枳壳10克、鸡血藤30克、胆南星8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葛根30克。
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同前。
医师:XXX××。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通顺易懂。
但近1天因突然搬运重物,腰部酸痛明显加重,伴有下肢乏力,行走不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刻下症:腰部酸痛,疼痛难忍,下肢乏力,行走不便,伴有腰部僵硬和局部肿胀,无发热、寒战等症状。
望闻切诊形体消瘦,精神一般。
腰部肌肉紧张,叩击腰部有明显疼痛,脉沉细。
辅助检查:腰椎X线片示腰椎间盘突出。
辩证分析:腰部长期劳损,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致使腰痛加重,下肢乏力。
诊断: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处方: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续断15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丹参15克川断15克地龙15克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刺激之品,忌久坐、久站、久行,避免搬运重物。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腰痛症状好转。
现病史:患者服用上述中药7剂后,腰痛症状明显好转,下肢乏力减轻,行走稍有舒畅,但仍有腰部僵硬和局部肿胀。
望闻切诊形体消瘦,精神一般。
腰部肌肉稍有松弛,叩击腰部有轻微疼痛,脉沉细。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治疗有效,腰痛症状好转,但腰部僵硬和局部肿胀仍有,需续服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药,以巩固疗效。
诊断:同前。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处方: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续断15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丹参15克川断15克地龙15克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同前。
医师:XXX××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治法:温中止泻,健脾益气。
处方:人参2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进易消化、清淡饮食,忌油腻生冷食物。
医师:XXX××形体稍有改善,精神尚可。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