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监督.()卸.却()
纵.然()揽.()悲天悯.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号,别号,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著有《》。

【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

请找出作者所举的事例。

3)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句式、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变化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


找出相关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作者把苦乐观与人生的责任相联系。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
自己,应该尽到什么责任?请真诚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
C.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E.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拓展延伸】
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和谚语。

《最苦与最乐》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 略
3. 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全集》
【设问导读】
1. 略
2. 1)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 略
3) 略
4)略
【自学检测】
1、1. A设问排比B引用C对偶D反问E对比、对偶【拓展延伸】
1.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