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生物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生物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1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C、H、0、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均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②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③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④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⑤共用一套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进行的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C.①④⑤D.①②③3.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O、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交合作用4.下列几种细胞中核仁相对较小的是()A.胰腺细胞B.肿瘤细胞C.神经细胞D.胚胎细胞5.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以下与染色体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在没有复制的时候为染色单体B.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形态C.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条染色体上具有1个DNA分子D.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6.下图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细胞壁一B.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三种细胞中只有a、b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D.a、b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7.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催化功能的酶都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ADP合成ATP时,能量储存在远离A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内C.寒冷时,ATP可以水解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维持体温D.酶在合成时需要ATP, 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8.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C.水、ADP、Pi D.ADP、C3、水9.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10.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A.人工种子的获得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C.抗虫棉的培育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1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12.右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

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④和⑦为一对,⑤和⑥为另一对C.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中④和⑥可以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13.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种精子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14.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D.转录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15.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有两重性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C.若P点为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其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D.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生长影响植物生长16.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以下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1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铜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起拮抗作用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1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C.血清和溶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被B细胞所识别20.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III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2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中能产生水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2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黢B.②-腺嘌呤C.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④-腺苷23.下图为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a具有分裂和分化的功能B.细胞c和h中染色体数目与细胞b不同C.细胞f中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D.细胞e所示生理过程取决于膜韵的选择透过性2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2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可使健康小鼠死亡B.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ATP、[H]和O2都在叶绿体基粒上产生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DNA中的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比例与其在一条链中所占比例不相等27.下列关于细胞中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来转运C.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D.基因经过复制后传递给子代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都会表答28.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29.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0.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都碱基的2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l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31.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 1/4B. 1/6C.1/8D.1/163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隔离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环境改交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33. 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

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反射弧中共有2个突触结构B.若图只有③为沉默突触,刺激①不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⑤也不能检测到反应C.若图中所有突触都是沉默突触,刺激a点时,在b、c、d、e都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沉默突触产生原因可能与突触小泡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与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有关34.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35.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