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化工大学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离心泵性能试验
实验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报告人:
同组人:
报告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工作流体,使用了额定扬程He为20m,转速为2900 r/min IS 型号的离心泵实验装置。

实验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各项性能参数,流量通过计量槽和秒表测量。

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P真空表、P 压力表、电机功率N电、孔板压差ΔP、计量槽水位上升高度ΔL、时间t,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泵的有效功率Ne、轴功率
N轴及效率η,从而绘制He-Q、Ne-Q和η-Q三条曲线即泵的特性曲线图,并根据此图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又由P、Q求出孔流系数C0、Re,从而绘制C0-Re曲线图,求出孔板孔流系数C0;最后绘制管路特性曲线H-Q曲线图。

本实验数据由EXCEL处理,所有图形的绘制由ORIGIN来完成
实验目的及任务
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③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④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⑤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基本理论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

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4-3中的曲线。

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泵的扬程用下式计算:
e 0H H H H =++真空表压力表
式中:H 真空表——泵出口处的压力,2mH O ;
H 压力表——泵入口处的真空度,2mH O ;
0H ——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0.2m 。

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N Ne
=
η 102
e ρ
⋅⋅=
He Q N 式中 Ne ——泵的有效效率,kW ;
Q ——流量,m 3/s ; He ——扬程,m ; ρ——流体密度,kg/ m 3
轴N 为由泵输入离心泵的功率:
转电电轴ηη∙∙=N N
式中:电N ——电机的输入功率,kW ; 电η——电机效率,取0.9;
转η——传动装置的效率,一般取1.0;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如图4-4所示。

在水平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其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压差传感器两端连接。

孔板流量计是利用流体通过锐孔的节流作用,使流速增大,压强减小,造成孔板前后压强差,作为测量的依据。

若管路直径d 1,孔板锐孔直径为d 0,流体流经孔板后形成缩脉的直径为2d ,流体密度ρ,孔板前测压导管截面处和缩脉截面处的速度和压强分别为u 1、u 2和p 1、p 2,根据伯努利方程,不考虑能量损失,可得:
gh
p p u =-=-ρ
212
1
222u
或gh u 2u 2122=
- 由于缩脉的位置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故缩脉处截面积S 2难以知道,孔口的面积为已知,且测压口的位置在设备制成后也不改变,因此,可用孔板孔径处的u 0代替u 2,考虑到流体因局部阻力而造成的能量损失,用校正系数C 校正后则有:
gh C u 2u 212
0=-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有:
1
00
1u u S S = 经过整理可得:
2
1
00)(
12S S gh C
u -=
令2
1
00)(
1S S C C -=
,则又可以简化为:
gh C u 200=
根据u 0和S 2即可算出体积流量:
gh S C S u V 20000s == 或ρ
p
S C V S △20
0=
式中:s V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P ∆——孔板压差,Pa ; 0S ——孔口面积,m 2; ρ——流体的密度,kg/ m 3; 0C ——孔流系数。

孔流系数的大小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口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数共同决定。

具体数值由实验确定。

当10/d d 一定,雷诺数Re 超过某个数值后,0C 就接近于定值。

通常工业上定型的孔板流量计都在0C 为常数的流动条件下使用。

实验装置流程图
图4-5所示为泵性能实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

实验操作要点
1、打开主管路的切换阀门,关闭流量调节阀门6,按变频仪7绿色按钮启动泵,固定转速(频率在50Hz),观察泵出口压力表读数在0.2MPa左右时,即可开始实验。

2、通过流量调节阀6,调节水流量,从0到最大(流量由涡轮流量计3测得),记录相关数据,完成离心泵特性曲线和孔板孔流系数实验。

3、打开全部支路阀门,流量调节阀6使流量固定在6,通过改变变频仪频率,实现调节水流量,完成管路特性曲线实验一。

4、将频率调回50Hz,流量调节阀6使流量固定在4,通过改变变频仪频率,实现调节水流量,完成管路特性曲线实验二。

5、将频率调回50Hz,流量调节阀6使流量固定在2,通过改变变频仪频率,实现调节水流量,完成管路特性曲线实验三。

6、每个实验均测10-12组数据,实验完后再测几组验证数据,若基本吻合,则可停泵(按变频仪红色按钮停泵),关闭流量调节阀6,做好卫生工作,同时记录设备的相关数据(如离心泵型号、额定流量、扬程、功率等)。

实验数据整理
离心泵性能实验: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已知流量和出入口直径,可得到入口流苏0.11 m/s,出口流速0.26m/s。

经过插入法计算,在温度为24.70℃时,水的密度为994.53 kg/m3。

He=p2-p1+H0+(u22-u12)/2g
=21m
N轴=0.9N电
=0.31kW
Ne=(Q/3600*He*ρ)/102
=0.03kW
η= Ne/ N轴
=0.1
作图可得(去除坏点第九组数据):
孔板流量计:
可以算出S0=0.00025m2
用插入法可以算出,在24.7℃时,水的密度为994.53 kg/m3,粘度为90.9*10-5Pa*s。

Re=duρ/μ
=8041
C0=V s/S0/(2Δp/ρ)0.5
=0.83
作图可得(去除坏点第八组数据):
管路特性实验
中流量:
用插入法可以算出,在27.2℃时,水的密度为993.90kg/m3。

H=P2-P1+H0+(u22-u12)/2g
=19.74m
作图可得:
实验结果及结论
1.由图1可知,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
而增大,而泵的效率则存在最大值。

2.由图2可知,孔流系数Co在一定范围内是一定值,当雷诺数Re大于谋一值时Co不再改
变,一般在0.6—0.7,本实验测定结果为0.78,较之略大。

由于误差的原因,实际测定Co-Re 曲线并并不像理论曲线样随着Re的增大而减小然后趋于定值, 而是有所波动。

3.由图3可知,随着流量Q的增加,单位重量流体所需补充的能量H而增大,不同开度时,在
相同的转速(频率相同)时开度大的H小。

分析讨论
1、实验开始时,发现实验仪器主阀有漏水现象,在流量为范围时,管路中出现杂音,可能有进气,所以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实验的仪器使用时间过长,并且没有进行校准,所以造成的一定的实验误差。

3、实验操作时,因为阀门有漏水现象,使得阀门控制精准度较低,造成的认为误差会比较大。

思考题
2.当改变流量调节阀门开度时,压力表和真空表的读数按什么规律变化?
答:增大阀门开度时,压力表的读数和真空表读数均变小。

3.用孔板流量计测流量时,应根据什么选择孔口尺寸和压差计的量程?
答应根据管路流动的雷诺数Re和面积比m来选择
4.试分析气缚现象与气蚀现象的区别。

答:“气蚀”现象是离心泵设计不足或运行工况偏离设计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状况。

叶轮进口处的压力与输送介质的饱和蒸汽压相同时,液体介质就会发生气化,体
积骤然膨胀,就会扰乱叶轮进口处液体的流动。

气泡随液体进入叶轮被压缩,高压使气泡突然凝结消失,周围的液体会以极大的速度补充原来的气泡空间,从而产生很大的局部压力,这种压力不断的冲击叶轮表面,就会使叶轮很快损坏。

“气蚀”发生时,泵体震动,响声加大,泵的流量、压力明显下降。

解决方法是1、选择足够的气蚀余量。

2、及时改变不正常的运行工况,如冷却介质,改变入口压力等。

“气缚”现象是指泵启动时泵体内存有气体,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小得多,叶轮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叶轮中心形成的负压很小,不足以将液体引入叶轮中心,也就不能输送介质。

解决方法石材用灌泵等方法将气体赶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