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字画收藏小心三个艺术陷阱
对于想投资字画收藏的朋友来说,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假字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临摹仿制的名人字画,就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模仿,其中“高仿”字画最热门;第二种是假冒,就是干脆自己写、自己画,然后署上名人名家的姓名;第三种更厉害,就是非法复制印刷。
不用动手,直接开动机器大批量地印就是了。
总结这些临摹的、假冒的、印刷的字画作品的制假售假过程,又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专业化。
现在是“制假专业化、造假一条龙”。
有的是艺术院校师生临摹或者仿冒的,水平比较高,据说常常是专家也看不出来,甚至连作者本人都看不出真假。
有的作品在专业鉴定师经手之后,从假的变成真的,大摇大摆地流入市场。
二是普遍化。
现在假的字画作品,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到全国的旅游景点,从拍卖行、画廊画店到古玩市场、路边小摊,几乎随处可见。
以北京为例,在传统文化街区、古玩市场、建材市场、旧货市场、宾馆饭店、机场和字店都有。
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等地方。
此外,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和一些专业字画交易网上,字画交易也很活跃,鱼龙混杂的假字画占了很大比例。
就在我刚才说到的座谈会上,一位代表字法家沈鹏参会的人士就说,拍卖公司拿了很多准备拍卖的沈鹏作品请他们鉴定,结果95%都是假的。
三是公开化。
现在如果你走进这类字画交易场所,卖方再也不象以前那样遮遮掩掩了,而是大大方方地告诉你这个是临摹的、那个是印刷的。
如果仿冒的是已经过世的名人名家作品,他还会跟你说“你就买吧,人都死了,谁知道是真是假?”在有的店里,你只要说出名字,他甚至可以像图字大厦卖字一样,在数据库里给你用拼音检索出来。
这样的仿冒字画作品大行其道,且不说收藏的人花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买来的很可能是假货,它的负面影响其实还要深、还要广。
从近处来说,它侵犯了收藏者和原作者权益,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秩序,损害了艺术家乃至整个国家的声誉。
从远处来说,它只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大批号称艺术品的赝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纷纷掉进“伪艺术”的陷阱。
要治理这样的乱局难不难?确实很难。
最大的难点是,其他产品有行业规范、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产地、认证标志、防伪标志等等,一旦有制假售假的,查起来相对容易。
但字画作品没有这些。
在这个领域,如果鉴定师说假话、其他参与市场的各方说假话,就算你是作者本人、作者亲属,都说了不算。
局面很混乱,影响很恶劣,再难也得治。
怎么治?有几个方面可以做。
首先是文化、版权、工商、司法等多个部门要形成合力,抓住典型案例,大张旗鼓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形成声势和威慑力,打出示范效应。
其次是通过字画作品登记制度保证来源合法,通过正版授权建立规范的销售渠道。
第三是探索建立为民间艺术品鉴定真伪的专门机构。
通过这些措施,就算不能让假字画绝迹,至少也能大大减少流通数量。
完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舆论引导、普及诚信理念。
在有些国家,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制假的很少,买假卖假的也很少。
反过来,买假卖假的少了,制假也就没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