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滇游日记
明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

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
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1)(2)(3)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

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
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
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

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

颐:
养。

③衷:思想。

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

(1)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诗云:“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

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
景色也就不吸引人。

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
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
五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
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六、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百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了以我为不信。

(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成语:
这个故事说明了:
七、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八、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槁:枯死。

1、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1、(1)D(2)B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略
二:1、jiàn 2、(1)其(2)以(3)之3、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4、无标准答案。

本题的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感悟明确、符合文意。

思考得当即可。

三:1、(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宽对即可。

示例:(1)艺高胆大,悟空能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1、(1)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
①水之猿,百臂相接。

2、D。

3、可以使我荡涤烦恼,醒悟衷肠。

意思相近即可。

如能
从本文出发、言之有理却可。

(重在感受)
五:1、他们小时候都很聪明2、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情、援笔辄就如素构
六:一(1)天帝任命我做百兽的王(2)如果认为我不诚实(3)看看百兽见我敢不逃跑吗?
二成语:狐假虎威说明了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七:1、本文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3、对屠户持赞扬态度
4、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气馁,而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
极开支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

八:1、“不耘苗者”和“揠苗者”;一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二是过分溺爱、急于求成。

2、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别的事情,都不能仅凭主观愿望,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急
躁,不急功近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