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
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
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
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
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
”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
乞致仕,不许。
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
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
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
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
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
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
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
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②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答案】(1)C(2)A(3)C(4)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
【解析】【分析】(1)“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 项、B项;“艰食”,指粮食匮乏;“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
京师艰、食和籴在语意逻辑上不合理,同时从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对称、三个事件成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排除D项。
该句语意: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
故选C。
(2)A项,“假、摄”不表示兼任职务。
“权”,暂时代理官职。
“兼”,兼任官职;领,兼任(较低职务);假,暂时代理官职;摄,代理职务;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
故选A。
(3)C项,“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错误。
“百姓对他思念不已”是在马光祖第一次担任建康知府的时候,时间错误。
故选C。
(4)①补充主语“马光祖”;“撙节”,节省;“减于市价”(状语后置),比市价低;“发籴”,发卖藏米、发卖之前买入的米;“以”,连词,表目的,来;“利”,使动,使……获得好处。
②“会”,适逢,正赶上;“发廪”,打开粮仓;“谒”,拜见;“以”,介词,用;“辞以故”补充主语“荣王”,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⑷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任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
调任淅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仼代理浙西提举常平。
拜仼户部尚书兼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使。
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
……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知府兼行宫留守。
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鰥夫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
兴建学校,礼待贤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百姓思念不止。
皇帝听后,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
马光祖更加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一百多万缗,鱼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
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靠他得以安定。
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
公田法推行,马光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行。
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
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天再去,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
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大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仓有多少。
王没有办法推辞,获得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
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
请求退休,不允许。
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
给事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庄敏。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贷》)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1)第一则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教育原则。
(2)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
【答案】(1)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2)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解析】【分析】(1)本立足第一则材料内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
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
体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则。
(2)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先行而后言。
同时,这也是孔子划定做君子的重要标准。
孔子教诲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
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
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故答案为:⑴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⑵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